内蒙古:570平方公里矿区环境3年大变样

08.01.2016  10:06

  原标题:570平方公里矿区环境3年大变样

  2012年至今,全区共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9.85亿元,治理项目87个,完成治理面积570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和谐矿区建设工作以来,主要矿区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各地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通过整合提升,全区地方煤矿单井平均产能提高到188万吨,资源回采率提高到60%以上,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0%以上,地下开采的金属矿产回采率达到85%以上,露天开采率达到95%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各地不断督促矿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霍林郭勒古城露天煤业公司是一家私营小型煤矿,但矿山土地复垦面积已完成1千余亩,并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共同研究制定了矿山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开展矿山闭坑后的环境治理。目前,针对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的“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活动,累计投入达100多亿元。全区有38个矿山企业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绿色矿山。

  矿区群众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根据矿区规划和发展需要,全区分步实施“四个一”(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矿区移民搬迁工作,确保矿区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3.3亿元,移民搬迁5.4万户16万人,投入培训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近2万名搬迁移民实现就业,近10万人因矿业开发受益。

  矿群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各地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共关闭矿山1268户,矿山规模化水平得到提高。全区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地下矿山均建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露天矿山全部采用机械铲装。2014年,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11年分别下降26.09%和24.53%。建立实施矿产开发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矿地矛盾协调化解机制,3年来,成功化解矿区矛盾纠纷23批369人次,全区因资源开发引发的来信来访分别下降37.8%和70.6%。

  据了解,和谐矿区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矿山企业主要是通过为矿区群众发放补助、扶贫帮困等形式开展和谐矿区建设,确保群众稳定收益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加之矿业经济持续下行,矿山企业效益下滑,自觉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探索建立和谐矿区建设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记者 刘江)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