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搬进新家2年了 北梁居民住得踏实睡得香

08.12.2015  09:09

  原标题:搬进新家2年了 北梁居民住得踏实睡得香

  尽管2年多没见面,刘俊玲一眼便认出了我们。

  2013年9月至12月,包头市集中力量开展了北梁棚改“百日攻坚”行动。这期间,本报在北梁设立记者站,推出《北梁日记》专栏,见证了北梁变迁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刘俊玲一家,就是那时和我们结识的。

  2年过去了,搬进新家的北梁居民,过得怎么样?记者近日再次来到北梁,重访当年采访过的居民,一探他们的生活变化。

  上次见到刘俊玲时,是在三官庙社区先明窑子41号院。进门就是床,我们往屋里一站,立时感觉拥挤起来。如今,老两口搬进了位于北梁新区的新家。88.2平方米的两居室,南北通透,既宽敞又亮堂。当年放在院子里的盆栽花草,也沾光住进了楼房,长得更加青翠了。

  2013年征拆时,正赶上刘俊玲的儿子要结婚,愁得老太太连续六七天没睡好觉。一眨眼,儿子在周转房里办完了婚礼,住进了新家,过起了和和美美的小日子。老伴郝俊德也从包头市第一瓷厂退休了,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当初买新房欠下的外债,马上也要还完了。“有苦就有甜。”心情好的刘俊玲,穿了一件红毛衣,显得年轻好几岁。

  从先明窑子41号院搬出来时,刘俊玲和老邻居们相互留了电话。前不久,刘俊玲挨个儿看望了一遍,发现大家过得都挺好。在一块儿相处了几十年的贾毓英大娘告诉她:“原来住在老房子时,总是睡不着。现在睡得可踏实了,一觉就到大天亮。”

  心灵手巧的刘俊玲,从小擅长剪纸。住在北梁时,下雪天跌断了胳膊,从此再没拿过剪子。这回搬了新家,她特意在窗户上贴了两个大红福字,映衬得屋子里格外喜庆。从窗户往外看,对面不远处就是包头二中。“闺女和儿子提前打过招呼了,将来有了娃娃,就送我这儿来念书。”因为风湿腿,王秀花的新家选在了二楼。见到我们,87岁的老人忙招呼:“快进来看看我的新家。”屋里不用烧炭了,收拾得整洁舒适。

  老人没事就坐在向阳的卧室里,晒晒太阳,侍弄侍弄花草。

  回想起王秀花过去的家,进门一盘炕,两只老式板箱,一台电视机就是最值钱的电器。上次采访她时,老人暂时安顿在亲戚家里,情绪不太稳定,说话间直抹眼泪。再次见到她,面庞红润,身体矍铄,透着一股子乐呵劲儿。孙女一家就住在隔壁,随时都能来照顾她。

  来到高秀兰老人家中时,午饭刚做好。“炖鱼、焖米饭,快坐下一块儿吃。”上回来时,新家还是空荡荡的,现在已经摆上了新沙发和大彩电。居住条件好了,儿子放心地出门打工去了。老人眉飞色舞地说,孙子去年考上了四川外国语大学,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据了解,北梁棚改共建设安置房3.3万套。目前,安置新区已建成道路12条、中小学校4所、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市政设施均同步落实。在创业就业政策的扶持下,3000多名北梁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北梁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由79%提升至91.3%,医疗保险参保率由82%提升至100%。北梁居民不仅搬得出,更实现了住得稳、过得好。(记者 刘江 肖振英 实习生 郭晓冉 胡晶昕)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