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协第30届年会暨“全国晚报总编辑看呼和浩特”采风活动在我市开幕

22.08.2015  10:45

[ 导读 ]昨日上午,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晚协”)主办、呼和浩特晚报承办的中国晚协第30届年会暨“全国晚报总编辑看呼和浩特”采风活动在我市开幕。来自全国136家晚报的230多名社长、总编辑等汇聚青城,围绕本届年会“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共商晚报发展大计。

  昨日上午,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晚协”)主办、呼和浩特晚报承办的中国晚协第30届年会暨“全国晚报总编辑看呼和浩特”采风活动在我市开幕。来自全国136家晚报的230多名社长、总编辑等汇聚青城,围绕本届年会“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共商晚报发展大计。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雪峰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雪峰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年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各地来宾简要介绍了呼和浩特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和经济社会基本状况。他说,本届年会在呼和浩特举办,既为我们搭建了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我们传经送宝,期望通过此次活动,与各地媒体加强往来,增进友谊,开展交流与合作,共谱主流媒体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希望来宾通过此次会议和采风活动,深入了解呼和浩特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各家媒体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呼和浩特,熟悉呼和浩特,为提升呼和浩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国晚协会长、《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致开幕词时说,来到呼和浩特,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特别是呼和浩特最近几年的发展,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整个城市的建设和设施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已然是一座现代化的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城的变化,充分印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轨迹,呈现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状态。希望与会的中国晚协的会员大力宣传呼和浩特,宣扬这里的蓝天白云,希望大家积极参加采风活动,大力宣传呼和浩特的好经验、好做法。

        任欢迎说:“中国晚协30年,对于中国晚报界和中国晚协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要对晚报界的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开好年会,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晚报人的优良传统和拼搏精神,他们为晚报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来的中国晚报,凝聚了各位总编辑和晚报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任欢迎提议下,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向新老晚报工作者表示敬意。任欢迎表示,中国晚报界要登山不止、前行不断,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进一步发展晚报事业,要认清方向,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地向前,强力推进全国晚报界新发展。

        任欢迎还表示,作为中国晚协的副会长单位,呼和浩特晚报在全国晚报界很有影响,特别是在华北地区,《呼和浩特晚报》站在了报业发展的领先地位,报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做得非常好。特别是承办此次年会,准备非常周到,服务非常周到,得到了与会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开幕式后,中国晚协执行会长鲍国之作了晚协的工作报告,中国晚协执行会长、《新民晚报》总编辑陈启伟就媒体的融合发展发言,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主任朱铭佐也在大会上发言并宣读了2014年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获奖名单,由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写的一篇新闻报道获得特等奖。

        当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中国晚协执行会长、《重庆晚报》总编辑任美荣,中国晚协执行会长、《福州晚报》总编辑黄秀泉,《今晚报》新媒体负责人,中国晚协副秘书长、《深圳晚报》副总编辑霍利,《晚报文萃》副总编辑刘声茹等先后做了主题发言。

        呼和浩特晚报作为本届年会的承办单位,做了细致周密的会务准备工作,竭诚为参会嘉宾提供周到的服务。在不断自我创新发展的同时,以自身实践来探究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今日举行的“全国晚报总编辑看呼和浩特”采风活动,与会嘉宾将参观大青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万亩草场、内蒙古博物院、昭君博物院、环城水系、大召区块文化产业群落项目建设、伊斯兰特色景观街及伊利集团金川液态奶生产加工基地,近距离了解呼和浩特。

[责任编辑:孙宇]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