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临近 如何防骗防盗防抢?
【来聚焦】时逢年底,人们购物、业务往来、人情往来都进入高峰期,因为总有一些人疏忽大意或者放松警惕,小偷、骗子也趁此机会展开“行动”。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骗子骗术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盗抢威胁安全,危险令人担忧。如何防骗防盗防抢?生活中哪些案例能够让我们吸取教训?民警又有哪些应对之招儿?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来看看】防骗:淡定对待各种忽悠
近几年,各种忽悠让人防不胜防,骗术也在不断升级,不少人上当受骗,财物遭受损失。对此,民警提示,不贪财、不胆怯、不轻信、不尝试,淡定面对各种忽悠,就不会钻进圈套、落入陷阱。
最近,在微信圈内,一条题为《年底流行的十大骗术,请转发扩散!》的内容被很多微友转发,破解十种骗术,给大家敲响警钟。
“你家钥匙没拔”,这是最近新出现的骗术,目的是骗市民打开家门,实施入室盗抢;“我的 手机 刷机了”,这是针对微信出现的骗术,目的是骗取机主的验证码,盗取微信以及手机支付密码;10086短信也有假,临近年底,又到手机话费积分兑换季,伪基站冒充10086发送积分兑换或者账户不安全提示,并缀上链接网址,一旦登录并输入个人信息,相关银行卡即被盗;“领导”来电小心有诈,对方打来电话自称是某位领导,不仅知道自己的姓名,甚至还能说出所在单位所处工作岗位,“领导”暗示年底了让来办公室送礼,或者表示在陪客户吃饭但身上钱没带够,需要汇入某个账户;借你手机打一下,打着打着人没影了,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靠人们的怜悯之心实施诈骗,并以家中发生急事或者有重大生意为由,所以对于陌生人借手机,一般情况下应该婉言拒绝;低价iPhone以假乱真,最近苹果6手机风行一时,但不菲的售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骗子以假乱真,以低廉的价格让人动心,假的终究是假的,所谓贪小便宜吃大亏;“假民警”来电,声称账户资金与诈骗甚至刑事案件有关,需要查封或者转账,要求市民提供个人信息,牢记公检法部门不会仅凭电话办案,涉及资金转账要提高警惕;“400”开头的电话有很多,尤其是一些正规大型企业单位,但这样的“400”热线一般只作被叫,不会用作主叫外呼,所以接到“400”电话大多是广告推销或者诈骗;彩票中大奖,这是传统的诈骗手段,目的是骗取各种汇款手续费、保证金、公证费等,却经常有人因为相信“天上掉馅饼”而上当,对于这样的意外之财千万别当真;以情诈之,手机短信、微信或者陌陌突然收到亲朋好友的求助信息甚至遭遇绑架勒索,让你汇生活费、车费、房租、救命钱等等,对于此类信息要冷静!
年底了,别忘防范“三只手”(资料图片)
防盗:不露财时刻提高警惕
进入冬季,人们穿戴比较厚实,不少人有将财物随手放入外衣兜的习惯,这就给小偷提供了便利。
“背包放在胸前面,财物不放外衣兜,小偷有男也有女,人多拥挤要警惕!”12月22日,记者在乘坐21路公交车时,听到了这样的安全宣传语。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以前,车上的安全提示就是让人们注意财物安全,没有更多细节的提醒,现在的安全提示可以说更人性化也更细致了。公交车是偷盗的高发场所,人多拥挤,而且乘车时人们看景色、看手机、聊天打发时间的同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尤其是冬季人们穿得厚实,敏感度低,被盗时毫无察觉,还有人随后把手机、现金、钱包放在外衣口袋,这就给了小偷可乘之机。乘客流动性强,抓小偷现行并不容易。”
临近年底,很多人开始了采购新年服装以及各种年货,频繁出入各种商场。在中山西路一家大型商场工作的于菲菲讲述了她日常工作时所见的“商场偷盗集锦”。她说:“商场里被偷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门口,冬天了,几乎所有的商场入口处都会悬挂比较厚的门帘,顾客进出的时候都要用力推开门帘,这个空档就是关键时刻,几秒钟内小偷就可以从顾客的口袋或者背包内偷出东西,顾客根本察觉不到。还有就是试穿衣服的时候,以女性顾客为主,有时候光顾着试穿衣服,把外套和背包随意放在一边,销售人员也无暇顾及,很容易被盗。再有就是在商场内吃饭的时候,商场内大多是快餐店,座位挨得比较近,一些顾客买了不少东西,吃饭的时候连东西带背包都堆在一边,小偷只要假装在旁边就餐就可以得手。”
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偷盗案件大多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场所,例如火车站、商场、医院等等,外露钱财或者放松警惕都很容易被盗。
12月23日,家住赛罕区公务员小区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我带孩子到一处儿童游乐场玩耍,当天孩子很多,家长也很多,挺拥挤的,我女儿出来后一头大汗,我就打开背包拿出纸巾给孩子擦汗,忘记了拉上拉链,随后低头给孩子穿鞋、穿衣服,忙活完了出来后,发现包内的手机不见了,一回想估计是我当时光顾着孩子,被小偷偷了。想提醒家长们,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妈妈,可能光顾着照看孩子而忽略了背包等财物,有的小偷专门盯上这样一个人带孩子的妈妈,所以妈妈们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