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风景线上昂扬的音符——2015年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纪实

09.04.2016  09:04

奏响风景线上昂扬的音符

——2015年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纪实

  春回大地,祖国正北方的广袤沃野在红红火火的建设氛围中焕发出勃然生机。

  这是厚重积淀的发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基地”建设任务,厚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以夸父追日之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2500多万草原儿女,将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动人。

  统计显示:去年自治区确定重大项目626个,开复工率达95%,完成投资4995亿元。其中,当年竣工141个,总投资358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20亿元。

  “内蒙古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不仅为扩需求、稳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新常态下,实现全区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经济结构重构和发展动力重塑提供了重要动力,更为打基础利长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田晓明指出。

   重点项目助力结构优化

  4月8日,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的2015年自治区重大续建项目——伊泰一期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建设有条不紊:装载车穿梭不断,5000多名工人在占地2平方公里的厂区内忙忙碌碌、各司其职。

  “一期项目力争今年9月底建成投产。项目利用先进的气化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进而生产精细化学品。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煤化工综合清洁利用、优化能源结构,为鄂尔多斯煤炭就地转化利用及发展现代煤化工助力。”正在现场指挥建设的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标杆!2015年,内蒙古拧紧重大项目建设发条,强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奏响稳增长、调结构的强音——

  开工建设锡盟至山东等4条特高压外送电通道,蒙西电网变电容量突破1亿千伏安。全区电力装机增加到1亿千瓦,风电装机提升到2316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立足资源优势,一大批新型煤化工项目顺势发力,全区已形成142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17.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其中,神华集团108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通辽金煤化工20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线等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基础夯实;

  电解铝加工转化率达到70%。建设移动、电信、联通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70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百度、腾讯、京东等知名企业入驻。稀土新材料、云计算等产业规模走在了全国前列。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实力彰显;

  新增粮食产量14.8亿斤、牲畜存栏670万头只,粮食总产、牲畜存栏均创历史新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8%。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已具雏形;

  旅游业实现总收入2232亿元,接待游客8419万人次,分别增长23.7%和11%。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迅速扩容,旅游业态向多元化发展。旅游观光基地建设加速推进。

  “去年,内蒙古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突出大项目带动,加快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整合重组,加快提升煤焦化、氯碱化工、氟化工等产业层次,提高精细化学品比重,构建了产业发展新优势。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新常态下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刘军指出。

  由自治区经信委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全区构建起煤-电-用一体化等10个产业链,铝后深加工形成10余个门类,电石、盐碱、煤化工形成40多个系列产品,农畜产品品种近1400个;多晶硅、蓝宝石、稀土、石墨等八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光伏制造分别增长12%、38%、30%;煤炭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由33.5%下降到11.3%,高新技术、有色、装备、农畜产品对工业贡献率由31.7%提高到49.8%。

  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4年的9.1:51.9:39演进为9∶51∶40。

   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2015年内蒙古发展动能的源动力。

  “顺山倒嘞……”2015年3月31日,随着最后一声采伐号子在林海响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持续63年的木材生产作业画上了句号。从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国有林场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其职能从开发利用转入到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改革总会在下一个节点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停伐后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务林人,依托独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森林、冰雪资源,重新找到了新的转型发展之路,正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着美丽家园。

  这仅是冰山一角。着眼于“四个全面”,去年事关自治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改革渐次展开、破浪前行——

  立足保障农牧民切身利益,内蒙古制定了自治区家庭农牧场认定工作意见、推进农牧民合作社持续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构建起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启动蒙西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大工业电价每度降低2.65分,电力多边交易和大用户直供电量分别增长55%和157%。内蒙古成为全国首个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区;

  落实“营改增”试点和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启动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在22个旗县开展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全区累计减轻纳税人负担40多亿元;

  全国权力清单建设方面首部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权力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将行政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

  通过壮士断腕的改革,全区进一步简政放权,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拥护改革、投身改革的热情与日俱增,也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推进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深化改革中,内蒙古注重发挥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快孕育成长。

  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内蒙古对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了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工业领域,北方股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TE240、260”电动轮自卸车已投入批量生产,一机集团开发的新型反恐防暴车辆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空白,伊泰集团建设的我国首条煤间接液化制取煤基合成油生产示范线,实现年产煤基合成油16万吨,贮氢合金材料工艺技术及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容量磁制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17升制冷装置试验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业领域,育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字系列”玉米新品种,提出以“两改一增二保”为核心的玉米丰产增效技术思路,集成了内蒙古玉米高产高效、宽幅覆膜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等29项地方标准并发布实施,实现百亩高产示范方最高产量达1241.4公斤/亩等,有效支撑了全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畜牧业领域,推广了五种奶牛养殖模式,率先在国内完成了乳酸菌的基因全序列测定工作,成功研究出新的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技术工艺,诞生了世界首例转乳糖分解酶基因奶牛……

  目前,这些项目的实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或正在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民生工程绘就幸福画卷

  今天,当你行走在内蒙古城乡的大街小巷,满眼是喜人的变化,到处是开心的笑颜。通过重大民生工程的推进,城乡居民的幸福画卷舒展开来。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尔圪壕嘎查的王爱娥去年9月不仅通过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政策住上了崭新的红色琉璃瓦屋,还开起了红红火火的“农家乐”饭庄。

  “现在每月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挺好!”一头时髦卷发、脚蹬摩登靴子的她笑着说。

  2015年内蒙古继续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让老百姓得实惠,让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全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采取巡回检查、典型示范、严格考核和干部下乡驻村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年完成工程投资418.6亿元,扩面工程完成投资263亿元,包括行政嘎查村和部分自然村在内的1.93万个嘎查村开展了工程建设。

  “十个全覆盖”工程、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的推进助老百姓拔穷根、奔小康。

  “我早就不出去打工了,一亩林果地收入比得过四五亩玉米地收入!”外出打工多年的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白音村的吴占宝借助特色产业扶贫政策,把自家40多亩耕地都栽上了果树。去年,他家仅此一项收入就增加了6000余元。

  从东到西,草原大地吹响“精准扶贫”集结号。统计显示:去年内蒙古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76亿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国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下降到80万人左右。

  “补齐民生短板,才不会形成‘木桶效应’。去年以来,内蒙古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叠加阶段。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尤其要搞好交通运输、百姓住房等重大民生工程‘短板’。这不仅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需要,更是转方式、增后劲的需要。”刘军坦言。

  民之所向,施政所为。2015年,自治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额济纳至哈密、锡林浩特至二连浩特铁路,开工建设赤峰、通辽至京沈客专连接线、呼和浩特地铁等重大项目,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320公里;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60亿元,新增通车里程3000公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总体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跨越;建成乌兰察布、扎兰屯、霍林郭勒3个运输机场和乌拉特中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3个通用机场,区位优势对于产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

  与此同时,全年内蒙古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8.5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24.2万套,居历年之最。全面完成了北梁棚改任务,铁南、阿尔山等棚改项目进展顺利。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21.8万户,竣工21.4万户。

  从改善民生的需要出发,去年全区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873亿元,增长17.8%,占总支出的66%,奠定了民生工程的基石,也铺就了百姓幸福之路。

  又是一年春来到,全区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新的号角吹响,满载2015年沉甸甸的收获,我们正信心百倍地跨上2016年的小康专列!(本报记者 李永桃)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