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宁城县:确定2015年农机化工作重点
1 、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补贴产品监察力度。转变农机发展方式,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推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确保补贴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让粮食增产,让农业增效,让农民满意,让政府放心。 2015年计划争取中央、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000多万元。
2 、加强农机示范园区建设。 围绕玉米生产、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和马铃薯生产等主要作物和生产分布,继续巩固、完善、提高、扩大农机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加强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
(1)建设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4.0万亩;
(2)建设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0.8万亩;
(3)建设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0.2万亩。
3 、推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一是围绕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灭茬深松镇压联合作业、深施化肥、膜下滴灌、精量播种和收获技术,要特别推广好玉米机收与秸秆打捆相结合技术。二是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根茬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免耕播种技术。三是围绕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广棚室电动卷帘、棚内耕种、植保、育秧、移栽等机械化技术;四是围绕畜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积极推广挤奶、储运设施、饲草料加工搅拌机械、农作物秸秆机械加工转化技术。
全年完成玉米精量播种60万亩、机械化肥深施75万亩、机械深松40万亩、秸秆根茬粉碎还田40万亩、机收玉米42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争取达到50万亩。
4 、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进一步转变农机生产经营方式,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加大对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机械和库棚建设。积极探索由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新路子,逐步形成农机规模化生产;扶持以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快速发展,促进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和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2015年计划新建规范化农机合作社5个,力争培育国家农机合作示范社1家,自治区级农机示范社2家。
5 、进一步抓好技术培训。 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赶集进村宣传、上门服务、网络宣传等方式,并结合国家农技推广项目,加大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机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增强农机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2015年,争取完成培训农机从业人员2000人次,其中新训驾驶员600人。
6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注册率、检验率、持证率。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活动,严肃查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载客,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做好农机事故应急演练,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7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对县域内农机生产企业的农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库条件等进行监督检查;对农机销售企业购进的农机产品质量、标示和售后服务等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的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积极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案件,维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 、大力推进农机制造、营销、维修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县域农机产业。 以机制造园产业园建设为平台,协助、引导相关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技术与人才引进等措施,把农机产、销、修体系建设带动起来,逐步发展壮大,形成新兴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