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年前快乐祥和的年夜饭!

28.01.2017  21:09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百姓每天吃的内容,足以表明这个国家物质丰富的程度。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年夜饭更能突显出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年夜饭的变化也可谓翻天覆地。环球网历史频道特别选摘了一批老照片,让我们重新回味一下几十年来年夜饭的变化,感受人们生活的变化。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图为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

1959年燕子矶公社食堂年夜饭

1962年,包饺子过春节的京郊农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好的一顿饭。“我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只有过年才能饱饱地吃上一顿大米饭,还有饺子、猪肉。”1958年出生的刘女士说,“六七十年代,年夜饭的最大好处就是解馋。”

六七十年代吃上的消费,占国人收入大部分。为有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人们必须为鸡鸭鱼肉而奔走。那时,物资供应比较匮乏,大多数副食品是凭票供应的。因为供应有限,一定要手快才买到好质量的东西。所以,临近春节,家家都让几个孩子起早贪黑排队去买。平时家庭主妇手紧得很,不肯多用一滴油,过年时,似乎一下子大方起来,年夜饭有炸丸子、猪肉炖粉条、红烧鲤鱼,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这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这时候的年夜饭上见不到绿色,过年能用冻芹菜包顿饺子就不错了。

1979年,鱼和肉开始出现在芜湖人家的年夜饭上。

一年到头才能吃一次“大餐”。图为1979年北方农村置办年夜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鸡鸭鱼肉年夜饭上唱主角进入八九十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凭票供应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市场经济的引入,集贸市场的恢复,使年夜饭菜肴的种类由贫乏走向丰富,人们的胃口也随之大开。鸡鸭鱼肉成了年夜饭的主角。

1982年,北京一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这是1988年拍摄的成都居民喜购年货迎新春的菜篮子,里面不仅盛有鲜鱼、鲜菜,还增加了一束美丽的鲜花。

1999年,杭州一饭店厨师被请到家里做年夜饭。2008年春节前夕,北京电视台的热播电视剧“大过年”,剧情里的主角家屋外的红灯笼,三代人的老式晚宴,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寻找到在城市中逐渐远去的“年味”。暂时脱离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节奏,“旅游团聚”“异地团聚”,城市人到农村过年,农村人到城里过年等,逐渐成为传统节日里的新时尚。也有不少人开始订购年夜饭半成品,在家简单操作,既可以吃到美味年夜饭;不少饭店也推出年夜饭上门服务,人们可以在家里“订制”年夜饭,请酒店大厨做好后送货上门,既方便,又享受了安坐家中迎接新年的那种温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