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2015年呼和浩特市区普高招生情况
[ 导读 ]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报2015年呼和浩特市区普高招生情况
今年,我市实行了中考网报志愿、取消择校生计划、“分招”取消线下限制等招生制度改革政策。由于今年的中考改革内容多、力度大,很多学生、家长还不能完全适应,一时间“分招”、“零择校”成为大家街谈巷议的焦点。昨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我市2015年市区中考招生情况及社会关注问题进行通报。
关注一:为什么要进行中考改革?
面对今年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社会上对今年的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招生政策,热议程度较高,许多家长更多地想了解今年的招生政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据悉,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同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具体安排,自治区开会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根据教育部、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招生制度改革任务,市教育局2013年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中考改革方案》,2014年,印发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十项创新工作系列工作方案》,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旗县区高中阶段招生行为的通知》。特别是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人民群众对教育方面提出了几百条意见建议,经过梳理归类有201条意见台账,其中反映最多、最强烈的就是中小学择校热引发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群众强烈建议取消择校生就读制度,杜绝高中择校现象。
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从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取消择校生、取消择校费,实现零择校。今年,我市按照国家、自治区的要求,顺应群众的热切期盼,通过改革招生制度解决择校问题。
关注二:哪些中考政策发生了变化?
按照我市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计划,今年在中考方面有五大变化:一是全面实行“七科五考+结业考试+体质测试”的模式;二是确定成绩公布后统一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实时动态录取;三是取消自治区示范高中“分招”录取线下30分的限制,直接将统招计划的50%作为“分招”名额分配到市四区所有初中学校;四是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五是取消农村户籍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户籍限制。
首先,考试形式有变化。初中考试学科分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共10门,2015年前我市一直沿用“九科五考”和体育加试的中考模式,即将上述9门学科通过5张试卷进行中考,分为语文试卷、数学试卷、英语试卷、文综试卷和理综试卷。
2013年9月,市教育局出台《呼和浩特市中考改革方案》,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行“七科五考+结业考试+体质测试”的中考形式,中考科目仍为十门,只是将地理和生物学科放在初二结业时进行考试,将两门课总成绩的60%计入中考总分,将剩下的7科通过5张试卷进行中考,加上体质测试分数计为中考总分。
其次,填报志愿和录取方式有变化。从今年开始,我市高中招生工作全部实行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网上阅卷、网上填报志愿和实时动态录取。网上实时动态录取,是考生得知分数后依据招生计划再填报志愿。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分数和网上各校的实时动态更新来填报志愿选择学校,这样极大减少了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同时也是体现阳光招生的重大突破。
第三,“分招”政策有变化。“分招”政策是一项惠民政策,是将自治区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一部分按一定的原则和比例分配给各初中学校的一种招生政策。通过“分招”途径进入示范高中学习的学生享受与统招生相同的待遇。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遏制择校现象。“分招”政策的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此项政策对切实缩小初中学校校际差距、扼制初中搞“掐尖”教育,彻底杜绝小升初通过考试招生的不良办学行为、着力解决择校等重大社会关注问题,发挥重大作用。
第四,取消了高中择校生。2014年底,市教育局下发了《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关于2015年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开始进一步贯彻落实这项政策。同时,今年的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目的是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第五,取消农村户籍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户籍限制。按照《关于2015年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今年市区高中招生范围与对象:一是具有呼市市四区正居户籍(2015年3月1日前迁入)的所有初中结业生;二是符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相关规定和条件、本人在呼市市四区初中学校具有正式学籍(2015年3月1日前转入),并在该校连续实际就读的初中结业生。截至目前,我市共接收8.6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接受教育,其中,小学4.8万,占55.8%;初中2.3万,占26.7%;高中1.5万,占17.5%。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确保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牧民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的意见》,在今年初中报名资格的要求中,进一步明确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同城待遇。
关注三:职高与普高比例合理吗?
义务教育学生毕业后,通过统一中考,升入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国家确定了普高与职高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国务院要求的职普比是5∶5,也就是说一共两个人上学,其中一个人如果上了普通高中,而另一个就要上职业高中。对中考成绩未上普高最低录取线的考生,其实这部分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动手能力很强,也适合上职业学校,也有考取大学的机会。同时,国家在扶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上,还出台了免除学杂费、资助生活费、与大学实现对口招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但是,考虑到我市家长在职业取向、就业观念、社会认可等多种因素方面的惯有思维,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将职普比大体确定为4:6,即职业高中人数占40%左右,而普通高中人数占60%左右。同时,我市还根据职普比确定今年市区汉授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为330分,蒙授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为150分。
关注四:招生计划是否低于报名人数?
今年,我市招生计划总数22190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2740人(公办学校10440人,民办学校2300人,与2014年普高完成招生计划12214基本相当),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9450人。总体看,市区中考报名人数20674人,市区招生计划数远大于报名人数,给每位考生提供了充足的就学机会。
关注五:“分招”名额是否比例太大?
我市从2006年就开始实行分招试点,2010年全面推开。随着教育均衡工作的不断推进,抑制初中择校的社会呼声越来越强烈,我市对“分招”政策的落实与推进也不断加强。今年我市具有分招资格的学校由去年的6所(一中、二中、附中、十四中、铁一中、土中)增加到8所(新增十八中、六中),同时取消自治区示范高中“分招”录取线下30分的限制,直接将统招计划的50%作为“分招”名额分配到市四区所有初中学校。由于过去的“分招”有录取线下30分的限制,所以分招的完成率很低,今年,为严格执行自治区“分招”政策,我市将“分招”录取线下30分的限制彻底取消,按条件100%完成,目的是均衡由教育条件的差距给考生带来的不公平。
关注六:特长生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我市的特长生选拔历来都遵循阳光、透明的原则。特长生招生分为两类:一是按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6%进行招生,二是特长班招生。我市的特长生招收程序为:4月份,各学校完成特长生或特长班的报名及术科测试。5月8日—15日,各高中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术科合格学生名单公示。5月20日前,由校长签字、学校加盖公章后上报至呼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并在市招生考试信息网上予以公示。6月30日前,全市各类特长生(包括特长班)的统一录取工作完成,并在网上予以公示。特长生中考成绩必须达到市教育局确定的最低控制线,即艺术特长生最低录取分数为市区统招最低录取分数线的80%,即264分;体育特长生最低录取分数为市区统招最低录取分数线的70%,即231分。低于上述最低控制线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关注七:享受加分照顾的考生是否太多?
我市加分政策都是根据各级政府相关政策而制定。目前中考加分政策已执行近10年,且近3年这项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具体内容为:烈士子女和驻守边疆沙漠地区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革命烈士子女可降20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包括在各类民族学校任教的汉族教师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不包括其他眷属),因公牺牲军人(包括公安民警)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包括公安民警)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均可降10分录取。从事环卫工作10年以上(含10年)的职工子女可降4分录取。凡符合照顾条件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缴验相关的证件或证明,由考生就读结业学校和所属区考试中心初审后,报呼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监察科审验、确认。审验确认后的享受录取照顾条件的考生名单在呼市招生考试信息网上予以公示。
今年中考过程盘点:
我市的中考命题人员于5月20日入闱,程序规范、保密到位,今年中考试题的命题难度、区分度与去年基本持平。6月13日—15日,市教育局组织完成了一年一度的中考任务。6月17日—21日完成全部中考阅卷工作。
6月26日,我市各高中学校完成了艺体特长生的招生工作。6月25日—29日,陆续公布了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具有“分招”资格学生的本校分招排名以及中考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统计。7月1日—2日,进行第一次普通高中统招计划网上志愿填报与实时动态录取,统招共录取考生8980人。7月4日—5日,进行了自治区示范普通高中分招计划网上志愿填报与实时录取,分招共录取考生2163人。其余未录取考生在7月7日进行第二次网上填报志愿。参加考生必须是已经参加全市统一招考、成绩在330分(含330分)以上,且在第一次普通高中统招计划网报志愿和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分招”计划网报志愿时未被任何一所高中录取的考生。已被我市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此次网报。有关详细情况请登录呼和浩特市招生考试信息网(网址http://www.hhkszx.c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