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19.03.2015  12:02

  原标题: 新常态下的新变化

  ——对《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解读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2014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结构调整的紧迫要求、改革中遇到的“硬骨头”、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更高追求等重大课题,内蒙古交出了怎样的经济社会答卷呢?让我们翻开这份《统计公报》去找寻答案。

   一、新常态 新增速

  刚刚过去的2014年,内蒙古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最大特征便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速度与动力的转换。

  《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76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7.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9219.8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6922.6亿元,增长6.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1044元,增长7.5%,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1565美元。”

  7.8%的增速是内蒙古经济从前几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目前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的体现,是新常态下的新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遍多数省区,处于合理区间。同时,7.8%是一个含金量较高的增速水平,2014年我区经济增量要比20年前的总量还多,不仅是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增量较大的高难度增速,也是在我区传统优势产业、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取得的艰难增速。

   二、新常态 新质量

  通读《统计公报》,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通篇闪烁着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提高的新成绩。

  从结构调整看,去年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为9.1:51.9:39,与2013年的9.5:54:36.5相比,可以看到,2014年全区服务业比重提升明显,一个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在工业内部结构中,《统计公报》显示,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我区到年底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50个,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达1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7%。

  从经济活力看,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9.9亿元,增长10.6%,其中乡村市场的消费增长超越了城镇,农村牧区的消费潜力逐步得以释放。此外,外向型经济日趋活跃,《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年内全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036家,比上年增加111家。”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也使全区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统计公报》提到,“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0.4亿吨,增长18.9%。”“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6.2亿元,增长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805.3亿元,增长28.6%。”

  从资源环境看,全区在推动降低消耗、提升质量、保护环境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年度下降目标和‘十二五’进度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7.2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48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全年实现林业产值292.1亿元。”“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1.9万公顷。森林公园面积达到77.9万公顷。”

   三、新常态 新民生

  保障与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与根本归宿。2014年,自治区在统筹做好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民生工作的同时,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创业就业、百姓安居等重点民生工程,启动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低收入农牧户免费发放过冬煤,为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提供就学补助,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提供1个就业岗位,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具体从几方面看:

  《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10位,且高于全国水平3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已分别排在第10位和第16位。

  2014年,全区经济增速虽回落到新常态区间内,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区就业受经济下行的冲击影响并不大,仍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增势。《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48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4万人,增长5.6%。”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推进,全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4.9万人,增长5.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36.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88.7万人,增长11.8%。”同时,2014年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近千万人,参加新农合人数超过1200万人。

  卫生和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3426个,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4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万人。”“年末全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16个。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7.7万张,各类福利院收养人数5.8万人。全年共有192.7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2014年,内蒙古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积极变化,稳中有进,值得我们点赞。2015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定能实现“十二五”的圆满收官,书写出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胡敏谦)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局长)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