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府脱贫攻坚要这样做

07.03.2018  14:31

            2018年呼和浩特市市将按照脱贫攻坚“六个坚持”(即: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二是坚持精准实策;三是坚持求真务实;四是坚持抓早动快;五是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六是坚持“扶志+扶智”)的基础上,实现“四个转变”(即:一是由找准帮扶对象向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二是由关注脱贫速度向保证脱贫质量转变;三是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转变;四是由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工作思路,统筹整合使用扶贫专项资金,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为抓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计划年度内完成207个贫困村销号,  642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做到精准识别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实行全员动态化管理,为不落一户一人打好基础 
            对2014年以来建立的台账,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梳理,彻底摸准贫困人口数量、构成、收入、致贫原因等情况,以及贫困边缘人群基本情况,重新整理修正数据库,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坚持“边缘从宽”,应纳尽纳的原则,着力把好准入关。依规按程序进一步完善贫困考核评价、公示审核机制,对遗漏的、返贫的、新致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建档立卡信息库,对造假的、已脱贫的进行清退。
            做到扶贫产业覆盖全部贫困人口,确保有稳定收入来源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和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综合考虑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基础支撑等因素,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确定产业项目,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的,如食用菌、马铃薯、设施农业、小杂粮、紫花苜蓿、甜玉米、草产业、扶贫林果基地以及奶牛、肉羊、肉牛、肉驴、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覆盖全市有劳动能力的4163人贫困人口。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以及激活山水林田湖等沉睡资产等方式,建立农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无劳动能力的5049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937人直接获得资产性收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和激励贫困群众利用自身优势,通过“金融富民工程”风险保证金27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7亿元,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做到扶贫政策覆盖应扶必扶领域,切实发挥好政策的聚合效应 
            严格按照“五个一批”,自治区脱贫攻坚十项措施和我市脱贫攻坚十二项措施要求,精准研究和把握扶贫政策,逐级、逐户、逐人“量身定做”帮扶方案和脱贫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产业扶贫;对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施行政策兜底,并辅以多项扶贫政策叠加助力脱贫;对危房户、易地搬迁户按政策实施;对因病致贫的要实施医疗救助;对因学致贫的要实施教育培训支持。在帮扶过程中切实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让贫困群众真正有获得感。 
            做到健康查体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花小钱省大钱 
            为符合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491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县级财政给予补贴;市、县两级均要建立大病兜底保障基金。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提高贫困人口疾病预防水平。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倾斜政策,将符合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大病救助范围。继续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行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对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后,贫困患者个人承担医疗费用仍然超过10%的通过大病兜底保障基金予以补偿,使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实现“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目标。 
            做到社会保障覆盖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与低保人口相关政策要衔接到位 
            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制度的有效衔接,严格按照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自识别认定的标准、程序等,分别把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救助或帮扶范围,实现双向衔接。对符合条件的残疾、鳏寡、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对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加大临时救助制度的落实力度,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加快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对孤、残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对符合纳入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5187人,通过民政系统再次比对,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做到“扶贫云”平台建设覆盖贫困人口的所有信息,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可靠保证 
            运用“扶贫云”平台,全面、精准记录全市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社会扶贫项目、精准扶贫项目、帮扶单位、派驻督导组及驻村人员、乡村振兴项目等信息。集精准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责任人、精准项目实施、精准资金应用、精准脱贫成效为一体,以大数据贯穿“识别、决策、匹配、帮扶、管控、服务、退出”的精准扶贫全过程,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动态化、数字化、常态化的精准管理,做到  “底数清”,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可靠保证。 
            做到贫困户帮扶措施覆盖所有致贫原因,防止单一化、简单化,实现综合施策 
            在全市“两会”后,及时调整市级领导包扶乡镇、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包扶贫困村,选派10149名市直部门干部“一对一”包扶贫困人口。市委组织部调整了5个旗县区督导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市农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职责,印发了《市农委领导联系旗县区、科室联系乡镇、工作人员联系贫困村实施方案》,明确了委领导联系旗县区、科室(中心)联系乡镇、工作人员联系贫困村12项工作职责,确定了每名干部至少包联贫困户100户,切实加强对旗县区、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政策、业务指导。 
            做到贫困家庭生产生活保险覆盖所有应保必保项目,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引导推动保险业在脱贫攻坚发挥风险保障、社会管理、经济补偿等特有功能,助力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抵御能力。2018年,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集中用于所有享受扶贫政策贫困人口38491人在种养殖业、家庭财产、医疗救助等方面,通过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疾病身故险、意外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大病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基金以及家庭财产保险和产业保险进行保险保障,切实提升贫困户抵御天灾人祸能力。 
            做到培训和科技服务全覆盖,打牢精准扶贫基础 
            2018年,市农委计划对全市扶贫干部,旗县区督导组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乡镇、村党政主要负责人,贫困人口分五个层次,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班”、“赴外地学习”等方式,进行政策、业务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扶贫干部、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全年预计培训15000人次。针对有发展生产和就业需求的贫困群众3496人参加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方式,拓展贫困群众信息视野、培养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生产经营能力,让贫困户掌握更多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扶助其脱贫致富。同时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业大户、涉农类小微企业负责人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做到对驻村帮扶干部履职尽责的监督全覆盖,保证发挥好应有作用 
            严格按照《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驻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夯实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人员责任和义务,强化帮扶单位、干部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切实找准扶持措施,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在实处、见到实效,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发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作用,做好“月通报、月调度、季督查”工作,协调全市各相关部门,充分做好行业扶贫工作,用好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通报和派驻旗县督导组通报两把“利剑”,督促驻村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发挥好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