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在百姓心间

16.11.2015  13:11

  ———乌兰浩特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全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城市”……一个个荣誉的背后,彰显的是乌兰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在过去五年取得的长足进展和不俗业绩。

   三产并举稳中求进促转型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1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8倍,年均增长8.3%;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1.2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6倍,年均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6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6倍,年均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10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494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2140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1.9倍和2.1倍,年均分别增长10%和14%……这一串串喜人的数字,是乌市五年来坚持三产并举、内外并重,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以工作新作为推动经济新发展的有力佐证。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推进节水增粮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实施土地综合治理2.6万亩,2014年粮食产量总产达到7.8亿斤,已连续五年再创新高。畜牧业比重持续提高,年度牲畜存栏达到32.8万头只。逐步壮大富民主导产业,水稻、蔬菜、瓜果、花生等高效作物的种植,种植绿色水稻6万亩以上。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盟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154个。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在国家、自治区和兴安盟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引导下,乌市工业企业大力开拓市场、精心组织生产,继续保持了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以卷烟、酿造、冶金建材、制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以电力、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已初步形成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产业新格局。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36亿元,增加值58.5亿元,年均增长11%。圆满完成烟厂二期30万大箱卷烟扩产、乌钢与河北敬业集团承债式收购重组、蒙能2×34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奥特奇2000吨中蒙成药完成搬迁、白医制药生产基地扩产建设、乌钢150万吨扩能和环保升级改造完工,工业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进一步增强。新建、搬迁和技术改造工业重点项目101个,是“十一五”期间项目的1.5倍;累计完成投资113.8亿元,是“十一五”期间项目完成投资的2.1倍。预计到2015年末,建成投产或达到投产条件的项目累计达到91个。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重点加强了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建材、汽贸、粮食贸易加工等功能区已建成,入驻企业41家,商户1200余户,带动就业1.5万余人,成功迈入自治区“百亿园区”行列。关店绒毛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年均交易额达到8.4亿元和5亿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0个、农村连锁超市58个,欧亚购物广场投入运营,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全市房地产开发总面积443万平方米,成交总额116亿元,房地产成为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产业。加快推进了成吉思汗庙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围绕“乌-阿-海-满”精品旅游线路,整合优势旅游资源,丰富“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服务功能,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名村,累计接待游客40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4亿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基本形成。

   城乡统筹唱响发展主旋律

  美丽乡村实现精彩“蝶变”。自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乌市从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上着手,在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两年来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完成16个嘎查村工程建设,启动42个嘎查村建设任务,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便民连锁超市、文化室、卫生室、农村社会保障等均已实现全覆盖。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巡回观摩检查结束后,全市上下“不停滞、不歇气、不放松”,市委、政府提出“大干60天,苦干一整年”要求,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抢前抓早、冬闲“不闲”,以“全盟一流”为标准,计划投资10亿元,全力推进下一步“十个全覆盖”工作。

  筑牢城市“里子”,撑起城市“面子”。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获准实施,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24.3平方公里增加到38.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80%。改造建设环城南路、钢铁大街等道路小巷82条、62.2公里;升级改造人行道及临街地面4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水、排污、供热、燃气管网267公里;钢铁大桥、爱国南路、查干街公铁立交桥等重点工程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健全。新建乌兰浩特机场跑道和航站楼、三水源、中水综合利用、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完工。启动实施了西南绕城公路、乌兰浩特至通辽快速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乌白快速铁路、乌新高速公路、乌扎铁路建设,完成通乡通村公路312.4公里,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体系。举全市之力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58743户、291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了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和重点区域绿化,新增绿化面积72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9平方米,被评为自治区园林城市。综合改造老旧小区242个、惠及居民5万户,全力实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覆盖。

   民生为先筑牢群众幸福梦

  “十二五”期间,乌市重点从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棚户区改造几个方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民生改善水平。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150个,发放小额贷款2.6亿元,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五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全面落实。通过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险”参保人数达到35.4万人次。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月补助和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476元、353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512套、18.5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7333套、35.4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747套、5.9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239万元,受益家庭3万户,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拓宽。新建、改造和加固校舍32.7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城乡医疗网点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功举办“红城杯”全国城市门球邀请赛、全市各类足球联赛、红城文化节、万人万步走等活动,文体事业更加繁荣。

  回首“十二五”,辉煌成就将成过往;展望“十三五”,光明新篇亟待开启。未来五年,乌市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强化在全盟中心城市地位,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率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把乌兰浩特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驻站记者姜丽艳 通讯员姜万喜)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