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为生命增加厚度

04.11.2016  13:32

一次红十字会在社区举办的应急救护培训中,一位围观的老奶奶哭了。多年前,老奶奶的孙女吃瓜子被卡住,因为没有得到第一时间的抢救而身亡。老奶奶哭着说:“如果当时会应急救护就好了。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公众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程度仅能达到人口1%左右。欧美、日本、香港、新加坡这些国家和地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平均在60%以上。因此,大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你会自救互救吗?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了5个500的工作任务,即2016年—2020年,在全区102个旗县(市、区)组织实施500个“博爱家园项目”;在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公共场所设立500个应急救护点;在学校、社区设立500个应急救护角;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500所红十字示范学校;在公共场所、社区、学校建立500个人道文化传播点。围绕自治区红十字事业的5个500规划,2016年,我市红十字会将建成“博爱家园项目”9个、应急救护点9个、应急救护角9个、红十字示范学校9个、人道文化传播点9个。

市红十字会业务科科长于河说:“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遇到险情时如何自救互救。”“我们不是要救几个人,而是要普及应急救护的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应急救护知识,掌握应急救护技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以减少伤亡。

要让全市30%班主任成为初级师资

2016年9月,包头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在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兼有理论室和实操室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于河说,市红十字会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与教育部门联手,在全市的每个旗县区都打造一个这样标准的培训基地,让全市30%的班主任参与初级师资培训。

打造理论实践基地 应急救护从学生抓起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校长刘军,自上世纪70年代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第一次在战火纷飞中看到红十字的身影时,内心便一直有一份红十字情怀。2016年,学校与红十字会一拍即合,9月份市红十字会在这里建成了我市目前唯一一家兼有理论室和实操室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学校副校长郝艮虎介绍,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安全教育在学校已经常态化。“学校目前有3200多名在校生,年龄都在十六七岁,正是最调皮叛逆的年龄段。因此,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安全教育。”记者看到,学校的教学楼里,挂着防触电、防拥挤、防校园暴力、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心肺复苏等宣传板。2014年红十字会与学校联合开展了“老牛生命课堂”集中宣传自救互救知识。

2016年,市红十字会联手青山区红十字会在这里投资建成了包头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原来“一个人一条枪”的校医张惠芹,有了培训基地,成了中级师资。培训基地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教室。学生们可以在理论教室里学习一些应急避险的理论知识。实操教室主要培训心肺复苏、包扎两个项目。每周周二、三、四,学校利用应急救护培训教室,对全校学生进行应急救护普及教育。

学以致用 遇到急情敢上手

实操教室里,几名学生正在练习心肺复苏和包扎。他们是学校培养的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队的学生,志愿队有100人,都是责任心强并且对应急救护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因势利导开展“第二课堂”,对这些学生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点培养。

幼师专业学生冯祥正在同学身上练习包扎:他给同学的手掌做了八字包扎,手法非常熟练,包好之后不仅松紧适度还很美观。头顶帽式、眼部包扎、胸部包扎……这些孩子不仅能说出十几种包扎方法,而且都已经熟练掌握。冯祥曾经运用自己在第二课堂学过的知识救护了一名室友。当时室友高烧到不能说话,冯祥发现后首先电话联系了宿管老师,同时用毛巾沾水在室友的腋窝、手心、脚心做了物理降温,使室友的体温降到了39度,并且能开口说话了。

刘军说,保护师生们的生命安全,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因此,学校会始终重视安全教育。下一步,会将安全教育扩展到公寓,每个公寓选一名志愿者学生组成一个应急救护小组,一旦公寓发生什么意外,就可以及时救护,同时会在公寓设置担架、药品等急救设备。

五年计划 培训全市30%班主任初级师资

作为“先行者”的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将在年底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包扎和心肺复苏。同时,培训基地要辐射整个职教园区,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辐射更广的范围,让更多人享受到应急救护培训资源。

于河告诉记者,市红十字会计划在五年内,与教育部门联手,在全市的每个旗县区都打造一个这样标准的培训基地,让全市30%的班主任参与初级师资培训。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应急救护课,让班主任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们。半年后,由红十字会发试卷考试,用孩子们的成绩来考核班主任的工作。再让孩子们回家教家长。“当然这个推进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学校是否能将应急救护教育作为班主任的考核项目,再比如培训经费等等。”于河说。

更多基层“小药箱”发挥“大作用

2016年,我市红十字会在汽车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将建成应急救护点9个,在应急救护点设置担架、急救药品等。这些点不大,却切切实实起到应急救护作用,成为我市应急救护工作的一个突破。

客运站有了急救点

2016年9月,达茂旗百灵庙客运站红十字应急救护点建成。救护点建在客运站候车室,配置了轮椅、担架、拐杖及急救箱等相关急救设备,墙上挂有急救知识宣传板。达茂旗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姜小燕告诉记者,之所以在这里建应急救护点,就是考虑到客运站客流量较大,一旦有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就可以为旅客及时地提供应急救护保障。

百灵庙客运站站务员卢玉英和张香兰负责救护点的工作,每天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客运站值班,以保证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应急救护。卢玉英告诉记者,红十字会已经给她们做过一次简单的培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她们目前能做一些简单处理。“上次一位旅客的手划破了,我给他用药作了消毒处理。”卢玉英说,车站有了这个应急救护点,虽然目前还没有做过大的急救,但是她感觉真的很有用,“至少我们能帮旅客缓解一下,救个急。这样我们工作时心里也更踏实了。

至于更专业的救护,姜小燕告诉记者,达茂旗红十字将分批次进行急救员和普及性培训,2016年年内计划培训急救员200人,普及性培训3000人以上,卢玉英和张香兰这样的工作人员会被安排到培训中,逐步学习更加专业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小村子有了小药箱

土右旗将军尧镇石尧村是土右旗区域面积最大的村,也是人口比较集中的村。石尧村有820多位村民,周边的村子也有上千村民。然而,生病了,想买个药要跑3公里,想看个病要跑7公里。“最近的医院距离村子也有7公里,如果真的发生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救治。”市红十字会宣传筹资科驻村干部徐海光说。

今年石尧村建成了“红十字博爱文化广场”,配套整合“红十字应急救护角”等项目,配置了轮椅、药品、担架等设施。8月份土右旗红十字会对30多名村民志愿者进行了应急救护培训,计划今后每年都要对村民进行至少4次这样的培训。“在这样的村子里,应急救护角的作用真的是非常大。

走着逛着就了解了救护常识

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长远工程。“我们希望能让人们走着逛着就了解了红十字会,学到了应急救护的知识,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于河说。2016年,我市建成了9个人道文化传播点,土右旗“红十字博爱文化广场”、达茂旗“红十字人道文化主题公园”都让大众在跳广场舞、遛弯的过程中也学习了急救常识。

小曲唱出了救护知识

观众稳坐好好听,听我们姐妹唱两声。今天不把别的唱,就把红十字精神唱……应急救护常宣传,防灾避险非一般。自救互救保平安,慈善事业大发展……”这是土右旗退休教师李春明根据红十字宣传写的一首名为《农民唱红十字精神赞》的小曲儿,经土右旗将军尧镇石尧村红十字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的村民一唱,其他村民现在也都能哼两句了。

石尧村是土右旗人口比较集中的村。这里的村民们特别喜欢跳广场舞,可是以往因为没有场地,只能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哪有空地就在哪里将就,有一个文化广场是村民们的一个大愿望。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投资28.5万元,在石尧村建成了1173平方米的红十字文化广场,广场四周挂了50幅红十字精神、急救知识等宣传板画。广场建好后,石尧村和周边村的村民们一到农闲时,便来这里跳广场舞、搞文艺活动,有意无意中学习到了急救常识和技能。

依托于项目建设,石尧村建立了由12位村民组成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由24位村民组成的红十字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通过这两支服务队,让更多的村民了解了红十字会。编词的退休教师李春明说,之前包括他在内,村民们对红十字会一点都不了解,“有的村民看到那个红十字的标志,以为是基督教呢。我虽然是教师,但是对红十字会的了解就是捐款啊、慈善啊什么的。通过这个广场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宣传,我们现在才真正知道红十字会是干什么的。”李春明也参加过应急救护培训,他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他做简单的包扎或心肺复苏,他也敢上手了。

公园逛出了博爱精神

为了让人们走着、逛着就了解红十字知识,达茂旗红十字会结合健康主题和红十字文化将百灵庙公园建设成为了一个红十字人道文化主题公园。记者看到公园里立着一个个小小的标牌,正反两面分别是蒙、汉文字的红十字宣传标语,“防灾减灾、健康促进、人道传播”、“点点滴滴聚沙成塔、分分毫毫点石成金”等等,这样的标牌有30多个。

达茂旗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姜小燕告诉记者,公园以红十字文化和达茂草原文化为脉络,建立了红十字文化宣传长廊,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标志,草坪宣传牌等,展示了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红十字事业以及人道文化建设等知识,将红十字文化传播融入到群众休闲娱乐和健康主题中,成为了红十字文化传播的一个亮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