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化德县发现8400年前的17座房屋遗址

04.01.2019  19:13

   内蒙古晨报融媒体平台消息(首席记者张昊文) 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白音特拉乡解放村自然村,坐落于丘陵山间泉水沟岸东侧的坡地之上的南北分布长约500米,东西约60米,总面积近30000平方千米的化德县四麻沟遗址。

  这里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静静地在等待着考古人员去发现。2018年8月至11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故宫博物院、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化德县文物管理所、商都县文物管理所再次对化德县四麻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月3日发布消息称,此次化德县四麻沟遗址考古发掘,发现其整体属于村落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从距今8400年左右延续到7800多年左右的17座新石器时代先民居住的房屋遗址。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发现化德县四麻沟遗址所有房址有成排排列现象,未发现灰坑。房址面向南,门道多为长方形台阶式,其中发现编号为9的房屋、编号15的房屋的门道外两侧设有门柱。房内均设有二层台和壁柱,在部分房屋内还发现柱洞,制作粗糙。多数房址墙壁为黄砂土,无二次加工痕迹,居住面亦不明显。房屋内部保存有地面灶,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灶面的灰烧土堆积较高,多数灶面上放置有石块。

  对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如何生活的?考古人员表示,通过出土的遗物判断,当时这里生活的人群的生产方式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可能已有原始种植的产生。

  据悉,化德县四麻沟遗址共出土器物40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石制品,出土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少量为磨制或局部磨制。器形有石铲、石锄、石斧、石锛、砍砸器、锛形器、磨盘、磨棒、磨石、石杵、石砧、石垫、穿孔器、刮削器、石镞、细石叶、饰件等。这也说明在当时,石制品加工是遗址较为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出土陶器中可复原器形极少,多为陶器残片。出土骨器有骨锤、骨铲、骨柄石刃器、骨锥、骨针、骨饰片等。此外在部分房址内,较为集中的出土了数量不等的动物骨骼和少量蚌壳。

  考古专家表示,化德县四麻沟遗址,是2016年在化德县境内开展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专题调查工作时发现的。是裕民文化发展过程典型代表性遗址,与裕民遗址有着时空关联的承继关系。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研究的空白,为研究早期东北亚文化交流及北方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线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文化时代可能从距今8400年左右延续到7800多年左右。从遗址出土遗迹、遗物的文化面貌看,应该是延续裕民文化的发展,说明了裕民文化在本地区发展延续时间约600余年。遗址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村落遗址,是该区域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遗址。同时,遗址地处生态交错带的北部,可能是北方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重要节点地区,从调查资料看,该文化已经影响到内蒙古中北部的草原地带。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