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主办三北工程飞播造林座谈会在阿拉善盟举办

23.06.2016  19:26

   林业厅政府网6月23日讯  6月21日,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主办,阿拉善盟林业局承办的三北工程飞播造林现场座谈交流会在巴彦浩特召开。 

  来自国家林业局、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的近百名林业专家共聚一堂,并赴阿拉善左旗飞播现场考察。通过实地观摩、学习交流,共同探讨飞播造林经验,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为我盟十三五时期打造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副局长周岩,副盟长徐景春及国家林业局造林司、资源司、计资司、规划院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阿拉善左旗飞播造林地处左旗干旱荒漠地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连续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实施飞播造林35年,建成了绵延460公里、面积达466万亩的飞播林草地。多年来,围绕沙漠治理,阿左旗采取“以灌为主、灌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的林业治沙技术措施,形成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以飞播造林为主的生态治理格局,打破了国际学术界“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干旱地区不适宜飞播造林”的论断,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一、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连续35年实施了飞播造林,累积飞播466万亩,覆盖度在30%以上的保存面积达到了367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成了长350公里,宽5—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在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了间隔长110公里,宽3—10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使播区流动沙丘已趋于固定,局部地区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呈现出“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有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危害,成为阿拉善生态建设的最大亮点。

  二、飞播造林增加了播区植物种类,提高了植被盖度,削弱了风力,增加了地面粗糙度,减少了输沙量。根据调查,播区植被盖度已由播前的0.5—5%提高到12.8—50.4%,生物量(干重)由播前的1.0—2.5公斤/亩,增加到21.5—120公斤/亩,近地表输沙量减少85.5—97.6%,地表形成0.1—1.0厘米的结皮,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07%提高到0.23%,防风固沙效果明显。播区内逐步建立起了良性演替的稳定生态系统,植物种增加了十几种,昆虫、两栖动物、鼠、兔、狐狸、鹰隼、獾、刺猬、黄羊等繁衍生息,飞播防风固沙重点治理区已经成为阿左旗一片生机盎然的新生境,成为围堵沙漠侵扰的铜墙铁壁。

  三、飞播区成林后,林木种子和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播区周边环境极大改善,每逢春夏之际繁花似锦,成为人们踏青游览的胜地。播区农牧民在禁牧后通过管护工资收入、采集种子、开发旅游、外出打工等收入不断增加,采种最多的农牧户一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经营梭梭肉苁蓉和白刺锁阳产业的也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还有从事牧家游、林下养殖、运输物流等收入也都相当可观。特别是国家还将60万亩飞播区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年获补偿资金700万元,播区涉及的146户626人纳入补偿范围,人均年收益11182元。可以说,飞播区的农牧民已经脱离了过去过度放牧、生态恶化、收入减少、再过牧的恶性循环生产模式,走上了保护生态、发展林沙产业致富的生态文明之路。通过多年的飞播,使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积极性明显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立旗的理念深入人心,林草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生存质量提升,阿拉善左旗的飞播治沙造林事业正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沙区“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