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潍:在收集报纸中淘乐趣

10.12.2014  19:23

  原标题:张潍:在收集报纸中淘乐趣

  张潍整理收藏的老报纸

  报纸是时代的记录,被誉为散装的百科全书。集报,也称收藏报纸。在新媒体兴盛的今天,集报爱好者们依然不舍对报纸的热爱。在呼和浩特有这样一个人,他用27年的时间收集了大量有关内蒙古的报纸——他就是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张潍。2013年,张潍多了一个身份——内蒙古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长。2014年张潍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举办了3次全国报纸巡回展,共展出800多个种类的报纸,有超过2万人参观。

  与报纸结缘

  11月27日,记者在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宿舍见到了张潍。“这里只有我很少部分的收藏,大多数报纸我都放在山东老家了。在这种特别的收藏爱好中,我找到了人生的一大乐趣。”张潍说。

  张潍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一个教师家庭,从小他就喜欢读书、写作、画画。但是由于家境贫寒,高中还没毕业张潍就到一家棉纺厂打工挣钱。1988年,一位县城里的教师告诉18岁的张潍读报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于是,他开始每天坚持看报纸。张潍说:“那时候,我还年轻,报纸上的消息并不一定都能看懂,但是对知识的渴望让我坚持了下来。有时候,报纸看完了我也舍不得扔,就把它们放起来,经常拿出来翻看。”就这样,集报渐渐成为张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爱好。

  2009年老家的工厂破产倒闭,他来到呼和浩特打工,他把集报这个爱好也带到了这里。

  集报中的遗憾

  27年过去了,张潍收藏了1.2万种2万多份各类报纸。他特别喜欢收集内蒙古地区的报纸,有《绥蒙日报》《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巴彦淖尔晚报》《赤峰晚报》《海拉尔晚报》《锡林浩特晚报》等。其中,《内蒙古日报》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版具有特殊意义的称为“第一号”“新一号”“红一号”的号外,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而最让他兴奋的,莫过于收藏到了一些报纸的创刊号,以及不少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和价值的报纸。

  尽管如此,他也有不少遗憾的事情。2000年,张潍到南京出差,在一个老集报人家中发现一份延安出的《解放日报》的合订本,共27期。“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多元,这份报纸对方开价270元。平心而论,这个价格一点都不高,但是当时我已经花了1000多元买其他报纸,身上已经拿不出那么多钱了。我还记得,那天我离开的时候是一步三回头,心里难过极了。2003年,这位老集报人到临沂开会的时候,我们又见面了。他告诉我,我走后第三天,这份报纸被人以8000元的价格买走了。我听到后,后悔极了。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市面上见过这份报纸。”张潍难过地说。

  2006年夏天,临沂市莒南县普降暴雨,张潍存放在父母家的报纸在母亲搬动的过程中被淋湿了,母亲觉得报纸淋湿后无法保存便当做废纸卖给收破烂的人了。张潍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回父母家。“这一看,我就心疼死了。有几万份报纸都不见了,其中部分精品晚报的创刊号已经成了孤品,市场上几万元都买不到。但是,我没有和母亲说实情,毕竟她不太懂,我还担心她自责。”这个秘密,张潍埋藏在心底9年,连妻子都不知道。

  通过集报学到了很多知识

  为了能将集报进行下去,张潍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对于他来说每一份报纸都来之不易。张潍指着一份《绥蒙日报》1946年7月1日的创刊号说:“就这些报纸来说,在十几年前收集还比较容易。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偶尔在旧书或者古董市场上找到,一份报纸价格也高达数千元。我虽然很心动但是却难以承受。前几年,我听说内蒙古体育局曾出版过20期《内蒙古体育报》,1985年左右停办,很想收藏,可一连去了体育局8次,也没有找到。”

  20多年的集报生涯虽然有遗憾,也让张潍受益匪浅。他说:“通过集报,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结交了不少报界的朋友。”此外,报纸的史料价值还让张潍在老家出了名。他说:“2012年我给莒南县图书馆和博物馆捐献了部分报纸,这些报纸上都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于临沂地区战场的报道。这些真实珍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不仅从书本上也从实物上了解了历史真相。”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