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暑假“遇上”辅导班 谁更愁?

07.08.2015  14:33

  “孩子假期到底该怎么过?该不该给孩子报辅导班?”暑假模式开启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为家长们心里最为纠结的难题。

  “几乎每一个假期,我都在计划带你去远行,虽然有些实现了,有些搁置了,但是妈妈一直在努力,努力带你体验不同的交通工具,努力带你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努力带你一起验证绘本里提到的那些国家、地区、动物、植物。我想让你明白: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不冲突,如果有能力,你可以同步做好这两件事儿。”最近,在一个亲子微信圈里,一位妈妈的感慨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 辛苦的孩子

  日前,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一些培训机构发现,前去上课、咨询或者报名的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虽然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相当一部分家长还是更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呼和浩特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暑期班的各类培训内容中,“抢跑”学习新课依然是热门。记者在多家培训机构看到,暑期培训重点多在幼升小衔接班、小升初衔接班、初升高衔接班上。“名师一对一授课”“保证提高××分”“查漏补缺冲刺高考”等宣传语随处可见,各种科目一应俱全。为了满足家长的各种需求,不少学习班还推出了“全日制”“包住宿”等补习方式。

  “我们班有40余名学生,报有语、数、英主科辅导班的达30多人,只有9人未报任何班。”在呼和浩特一所小学任教的张老师告诉记者,放假前自己班上曾做了一个兴趣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孩子都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假期生活。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近八成的家长为孩子在暑假报了学习班或兴趣班。“希望孩子能充分利用漫长的假期补补功课,或者培养些特长爱好,为未来打下基础。”这也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般低年级小学生以选报音乐、舞蹈、绘画、游泳等才艺或体育类兴趣特长班为主;而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则没有那么“轻松”,大多集中选报语、数、英等文化科目的“短腿”学科补习班和强化提高班。此外,在孩子假期花销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家庭的投入也相应增多。近半数家庭假期花销在千元以上,部分家庭支出高达3000至5000元。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