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考察这一年】民生福祉大于天

30.01.2015  18:12

[ 导读 ]对于内蒙古人来说,从温暖和感动开始的2014年,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搞改革、谋发展,都是为了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对于内蒙古人来说,从温暖和感动开始的2014年,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福祉大于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内蒙古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富民优先的工作导向,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用浓墨重彩的大手笔,描绘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

2014年,民生工作成为亮点中的亮点:扶贫更精准,投入创新高,各级财政扶贫专项投入居西部省区市之首;“十个全覆盖”重大民生工程启动,从根本上改善农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万元助学金、一吨“暖心煤”、零就业家庭一人稳定就业等举措,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有希望。

新常态下,民生改善提速;新常态下,居民收入一路走高:2014年我区继续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4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快于经济增速。

把握民生脉动,这是民生兜底更扎实的一年——解民忧,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系心间

1月8日下午,阿尔山市林海街兴林社区,记者一行走进郭永财和老伴冯秀华的新家,第一眼就看到了习总书记和老两口的合影。阳光从窗户洒进来,暖意融融的房间里亮亮堂堂。

“咋样,新房子好住不?”

“舒坦着呢,暖乎!你看这穿的,要搁以前那得穿多厚啊!”冯秀华指着自己身上那件薄薄的红色针织衫说,“和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这都是总书记给我们带来的福气呀!”

一年前,习总书记到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看望,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总书记的嘱托,很快就在林区棚改工作的加速推进中变成了现实。2014年8月,郭永财一家告别了“板夹泥”房,住进盼望已久的楼房,居住面积也从不到30平方米变成了47平方米,还得到了32万多元的附属设施补助。

“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郭永财很激动。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总书记心系困难群众,对全区党员干部殷切嘱咐。

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成为内蒙古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成为民生工程的当务之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握民生脉动,扎实民生底线。

这一年,头号民生工程当属扶贫攻坚,40万贫困人口一举摘掉“穷帽子”。领导干部联系贫困点、“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金融扶贫等各项举措“大显身手”,扶贫投入超过100亿元。

通过金融扶贫, 通辽 市科尔沁区胡力海一村村民鲍伟光养起了羊,前几天卖羔子挣了4万多元,加上种地所得,收入比上年翻了近5倍。四子王旗实施“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确定了马铃薯、杜泊肉羊两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主导产业,1万多人稳定脱贫。武川县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扶贫开发规划,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旱地种上了青草、坡地养起了肉羊、蘑菇卖到了超市,靠天吃饭的经济模式正在经历变革。

这一年,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大力解决刻不容缓。一组社会事业工程让农村牧区受惠“十个全覆盖”,一吨“暖心煤”让百姓既暖炕头又暖心头,一万元助学金让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一人稳定就业让零就业家庭生活更有保障——“四个一”重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年终的成绩单特别亮眼:3495个嘎查村完成“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336.7万户农牧民领到1吨取暖煤;1.8万名大学新生每年受助1万元就学补助并一次性补贴到位;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并保持了动态清零。

有了水、电、路、网,锡林郭勒 草原 牧民呼格吉勒图实现了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他的马文化主题旅游景点建起来了。

通过压减“三公经费”发放的1吨暖心煤,让常常没钱买煤、靠捡玉米棒子柴火棍子取暖做饭的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困难群众刘三三,连过了两个温暖的冬天。有了每年1万元助学金,鄂伦春自治旗20岁的葛阿娟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3年后,她将更有能力担负起照顾全家生活的重任。

“零就业家庭”一人稳定就业政策,让锡盟太仆寺旗的郭伟璐在换过20份工作后,终于有了稳定的工作。

民生政策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改变了一个家庭的未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钦]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