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患者等肾等的好辛苦 无偿捐献器官咋这么难?

17.04.2015  12:43

  原标题:300余名患者等肾等的好辛苦 无偿捐献器官为啥这么难?

  近日,包头市多家媒体接连报道了多例市民无偿捐献器官的新闻,无偿捐献者“高大上”的行为一时间成为人们传诵的佳话。他们捐出的器官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引起了社会对于人体器官捐献的关注。很多市民在感叹的同时,也不禁产生疑问,

   他们的器官救活多人生命

  2014年7月19日,来自鄂尔多斯市一3岁男童天天(化名)因为头部遭受重创,导致大脑硬膜下大量出血。经全力抢救后被诊断为脑死亡。家属在万分悲痛的情况下,将天天的器官无偿捐赠。7月25日,天天的肝脏和肾脏移植到三名患者体内,使三名患者重获新生。

  今年3月6日18时许,家住包头市青山区3岁的荣荣(化名)不幸坠楼,经过3天的抢救,荣荣9日17时17分停止了心跳。离世后家属捐献了她的部分器官,她幼小的器官拯救了包头的两名患者。

  4月14日23时许,包头市36岁的张力(化名)因脑外伤不治,家人捐献了他的肝脏和肾脏。15日7时30分许,张力的肾脏被成功移植到包头市两名青年的体内,他的肝脏又被送到了北京市朝阳医院,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4月16日9时许,记者在包钢医院泌尿外科见到了为两名青年做移植手术的主治医生刘致中。他向记者介绍,此次肾移植手术很成功,目前患者正在恢复中。由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恢复,所以记者未能见到此次接受移植的两位青年患者。

  接受供体的患者在这些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下,再次燃起了生的希望。而对于器官捐献者,他们虽然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生命却得到了另一种延续。

   等待捐献者实在不易

  在国家出台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新规后,今年3月,自治区卫计委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肝肾移植中心”,中心下设4家OPO组织。包钢医院OPO组织负责包头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及阿拉善盟的器官获取及移植。而4月15日,包钢医院完成的一例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移植手术,是包头市今年第二例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移植手术,也是本市首例按规范程序操作完成的器官移植手术。

  在包钢泌尿外科,记者见到了尿毒症患者小韩。他今年31岁,去年起因肾衰竭,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日夜渴望着能做肾移植手术,重新过上正常人生活。可是,一年过去了,他仍在漫长无望的等待中。他不禁感叹道,“供体太稀少了,我担心自己等不到那一天。”

  包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致中告诉记者,以尿毒症为例,目前,仅包头市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就达700人左右,其中有300余名患者就在等待器官移植。而这些患者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不仅高昂的治疗费用令患者家庭难以承受,而且患者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如果患者能够接受移植手术,就能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由于现在缺少供体,这些患者只能生活在漫长的等待中。

   观念难转约束器官无偿捐献

  仅去年一年,全国就完成了1400多例的器官移植手术。但是,供体的缺乏远远满足不了大多数患者的移植意愿。”刘致中说。“随着新规定发布,从今年1月1号起至3月底,全国已有339例都来自公民过世后的自愿器官捐献。

  刘致中介绍,尽管此前他们也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及程序,多次动员家属在亲人逝世后捐献器官,但因为以往的观念难转,肾源状况不符合要求等原因,最终获取肾源的几率极低。对于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国家虽然鼓励和推动,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具体事宜还需要医护人员努力。

  此外还有一个难点,器官捐献志愿者必须在心跳停止的半小时内完成器官移植手术,否则志愿者的人体器官将会处于死亡状态。许多自愿捐献器官的家属不懂得捐献程序,待亲人捐献者心脏停止跳动后,家属没有及时通知红十字会和器官移植试点医院,从而错过了器官移植的机会。

  “依照去年全国逐渐上涨的器官移植手术事例数据分析,随着人们对器官捐献观念的逐渐改变,今年的器官移植手术可能会由去年的1400多例突破到今年的2000多例。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刘致中满怀希望地说。(记者 杨培霞)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