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前旗成功通过国家级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

20.07.2017  17:50

  乌拉特前旗旗域面积7476平方公里,东西长达120公里,辖11个苏木镇、5个农牧场,93个嘎查村、49个分场、595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34万,其中农牧民6.8万户2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回、满、朝鲜等16个民族聚居的旗县。由于地域面积广阔,地形地貌复杂,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观赏电影一直存在困难。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广播电视电影公共服务建设力度的加大,2015年乌前旗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旗县,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试点旗县。乌前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围绕看电视、听广播、看电影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标准,规范公共服务标准,探索制定了一套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实现了广电服务半径、便民服务水平、服务保障能力“三个提升”,并成功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考核评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实施并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的旗县。
  一、提高硬件标准,广电服务半径不断提升
  针对以往乌前旗后山地区以及牧区等偏远地区群众收视困难、文化生活匮乏等现实情况,依托标准化试点推进,根据地域特点和群众需求,按照技术指标、配置、管理以及维护标准要求,不断规划完善广播影视的设施建设,分布设置机器设备,实现设施设备标准化配备,探索建立了直播卫星设备全覆盖、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全覆盖、应急信息服务全覆盖、电影放映全覆盖、发射站标准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和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达国标的“五个全覆盖、一个达国标”的硬件建设标准,让30多万居民实现了“户户看电视、村村听广播、月月放电影”的广播影视全覆盖目标。2015年以来,共安装村村通1.4万套、户户通设备6.4万套,统一接收卫星转播的信号,实现农牧区直播卫星设备全覆盖;新建7个地面数字补点发射站,配套中央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7部,实现全旗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全覆盖;为全部行政村和农牧渔场分场安装广播村村响播出终端152套,为中心站配备了村村响播出管理平台和应急广播平台,实现三级政府应急信息服务全覆盖;配备数字放映机7套,放映车1辆,走进农村牧区为农牧民免费放映电影,年放映量不少于1116场,实现农牧区免费电影放映全覆盖;探索建立了遥控、遥测控制系统,对各个发射站的电源通断、发射机启动、信号检测、节目调整、音量控制等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发射站标准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同时,安装模拟彩色固态电视发射机4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4部,实现中1、中7、中12、巴彦淖尔、内蒙古蒙汉语和我旗自办等23套电视节目的实时转播;安装调频广播立体声发射机6部,实现中国之声、中央蒙语、内蒙古蒙语、内蒙古汉语、巴彦淖尔、乌前旗人民广播电台6套调频广播节目实时转播,从而达到了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安装的国家和自治区统一标准。
  二、规范服务标准,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以往广电服务内容不清晰,群众办事繁琐困难,服务质量不高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在实施标准化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公共服务标准,明确广电各岗位工作职责,规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服务质量,在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提升。一是建立工作职责标准。对广电部门全部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细化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能,逐项制定标准,分解任务和责任,实行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力求在每个公共服务环节都有标准可依。围绕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共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107项(其中:服务保障标准10类46项;服务提供标准5类58项;标准化导则3项;并收集了28项适用于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61件等),基本实现了重点工作标准全覆盖,标准化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二是明确办事服务标准。对旗广电服务中心的工作地点、工作流程、便民服务等各项办事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管理,将人、空间、物品、设备、信息等各类资源的管理内容统筹安排布置,明确各服务站点办事服务制度,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服务流程,建立了无节假日服务制度,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方便了群众办事。特别是针对户户通、村村通办理维修等常见问题,加强对各级服务站点的业务培训和配件配备,由以往单纯的群众送修服务改变为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用户送修服务三种形式,使群众不出家门就可解决问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每年三级站点为群众维修维护“户户通”等设备2000多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近万件。三是完善监督评价标准。不断健全完善监督评价机制,规范公共服务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办事流程、相关规定、服务人员信息、监督投诉方式等内容在群众办事场所和窗口进行公示,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的投诉和报修。同时,建立了集网上管理、网上监督为一体的户户通、村村通维护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运用现代化的办公网络设备,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旗服务中心、各苏木镇服务站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价,并将平时监控情况作为服务人员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有效规范了服务人员工作流程,提升了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三、完善保障标准,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针对以往苏木镇农牧民办理业务、维修设备、服务咨询等均需到旗服务中心办理和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缺少、业务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加强广播影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延伸维护服务网络,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效率,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方便了群众办事。一是成立服务机构。将广播影视标准化工作旗委政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政府旗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相关副旗长亲自上手抓落实,并建立了1个旗服务中心、7个苏木镇服务站、93个嘎查村维修点三级便民服务机构,配备专门服务场所,抽调技术骨干,负责本辖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维修维护和管理任务,广电服务网络得到不断延伸。二是组建服务队伍。为了将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从11苏木镇的93个行政村选拔专兼职服务管理人员110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旗业务骨干培训和派技术骨干深入基层带学等方式,对服务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技术培训,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名懂业务、会管理的技术人员,负责平时的日常管护,群众服务更加便利。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建立联网维修服务制度,为各苏木镇服务站搭建了与旗服务中心联网的互联网维修管护服务平台,及时了解和管理各苏木镇服务站管理服务情况,指导疑难故障的维修,确保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服务。同时,正在筹建公共服务平台网站,计划为全旗各地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户户通维修、广电新闻、各维修站服务信息、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