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美丽乡村成创业沃土

29.07.2020  16:11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9日电(曹桢)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农民罗兰芝,在48岁时成为一名返乡创业者——翻新了自家老房子,开起了农家乐。创业5年间,随着水磨村乡村旅游发展,罗兰芝的事业也在节节攀升。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精准扶贫、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积极建设宜居村落、探索发展乡村地域产业经济,让过去留不住人的乡村,成为创业沃土。越来越多像罗兰芝一样的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从农民变成工人、老板、股东,走上富民小康路。

  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三面环山,一条水磨沟穿村而过,167栋古朴的二层小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赵长城遗址、小井沟生态园、虎头瀑布、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景点,是水磨村发展旅游产业优势,每年有超过40万人次来此登山、郊游。

  得益于旅游业不断发展,罗兰芝经营的农家乐已经小有规模,经营面积300多平方米,10名员工,能同时接待100多人,可以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多种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多走出去的村民开始返乡,像罗兰芝一样在自家当起老板。

  罗兰芝经营的农家乐小有规模。新华网 曹桢摄

  除了“本土”创业者,水磨村这座“世外桃源”,同样得到“外来者”青睐。

  70后画家左勇威几年前对水磨村风光“一见倾心”,随后便在村里租了一栋小楼开起画室。如今,左勇威已经将画室扩建成民宿,周末来这里画画、喝茶、看书、聚会,成了很多城市游客的选择。

  在保合少镇水泉村,今年有30多位村民变身“股东”。

  水泉村依托生态优势,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新成立的兴泉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租用村里27处、56间空闲房院,改建成游客接待中心、餐厅、文化教育大院、民宿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打造城市游客向往的田园居所。目前所有项目已建设完成,预计8月营业。

  水泉村成立旅游公司,吸纳30多位村民入股。新华网 曹桢摄

  旅游公司吸纳30多位村民入股,带动和解决本村及周边50余人就业。此外,水泉村的杭白菊种植、果园、菜园等村集体项目,带动周边村民从事种植基地管护、环境卫生保洁等工作,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保合少镇面铺窑村背靠大青山,有在呼和浩特及周边盟市闻名的圣水梁旅游景区。面铺窑村驻村第一书记史平说,再过一个月,在进入圣水梁的道路两边,将铺满大片金灿灿的金雪菊和红彤彤的红辣椒。

  史平查看红辣椒苗生长情况。新华网 曹桢摄

  依托旅游产业发展,面铺窑村建起200多亩的蒙菊茶园种植金雪菊,从去年开始又利用村里撂荒的土地种植订单红辣椒。村民以土地和现金方式入股,或者可以在地里务工,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就业率。

  目前,面铺窑村正在计划引进树莓产业园,建设集生产、深加工制造与观光采摘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集群。史平说,村里有了产业,在外打工的村民更愿意回到家乡创新创业,创造自己的小康生活。(完)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技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7日电(李国栋 徐梅)新华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黄河岸边有个酸酸甜甜的“桃花源”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7日电(石毅)盛夏七月,新华网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