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灾防治步入新常态

15.07.2015  23:20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日趋丰富,地灾防治手段从单一到多元,现已形成现代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的态势,为防灾减灾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7月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和监理学术交流会上,业内人士形成的共识。

  我国是世界上地灾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突发地灾隐患多、分布广、破坏性强。针对这一国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灾防治技术人员先后引进、开发了多种工程技术,实现了防治手段由单一性到多样化的转变,由原来仅施工挡土墙、截水沟等,发展到现在多种手段综合应用的新局面。

  据介绍,针对滑坡、泥石流、崩塌、陷落、矿业开发和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不同类型地灾特点,我国目前已发展了锚索、抗滑桩、格构锚固、格栅坝、藤立方、桩锚板、谷坊工程、注浆、主动和被动柔性防护工程等工程技术手段,并在野外调查中采用了手机、钻孔数字成像、GIS等现代技术,大大提升了地灾防治水平。

在工程技术不断丰富的同时,我国有关地灾成因及发展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地灾防治模式也由原先单一的事后治理向事前预报、事后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转变。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灾417起,避免人员伤亡33723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8.1亿元。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