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思路

14.09.2015  13:59

    彭华民在《学术月刊》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社会救助政策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中国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在中国经济转型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的贫困问题会出现新的特点,如中国城市贫困可能出现代际传递、长期化和固化;贫困地区结构化特征可能进一步突出;流动人口中贫困群体被社会排斥的问题会更加突出,目前的社会救助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应对新的贫困问题。因此,要积极调整完善现有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其次,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中的能力建设内容还比较薄弱。除了部分因为年龄和健康原因不能脱贫的贫困者外,能力建设政策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能够帮助有潜能的贫困者自己脱贫,或者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因此,社会救助政策应该救助和增能并重,福利提供的资金、服务和机会并重,资金帮助贫困者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满足,服务帮助贫困者提升自己的能力,机会帮助贫困者发展。目前中国的社会救助政策重经济救助,服务救助和机会救助还比较薄弱,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加快发展。

    最后,社会救助政策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社会治理的思路指导下,通过邻里互助、社区建设等途径增强贫困社区自我脱贫的能力。通过建立统一和高效运作的治理体制,将政府政策、市场力量和各种社会力量整合起来,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整合的反贫困制度,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中国的贫困问题。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