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办税服务厅的“打假”经历
这一天上午,办税服务厅来了一对父子。他们来并不是办理涉税业务,而是“打假”。
“昨天,有人给我儿子推荐了一个税务部门的微信公众号,说里面功能很全,时不时还有什么‘红包’,天上哪能掉馅饼?肯定是陷阱,同志,麻烦你帮我确认下,我这是吃一堑长一智。”一见到我,那位父亲就急切地倾诉道。
原来,他曾经有过一次受骗经历,在大街上,有商家搞活动,说扫描二维码可以领奖品,可是领了奖品回到家他发现手机中病毒了,而且微信账号被“黑掉”了,账户里的钱不翼而飞。
因而,听说儿子扫描二维码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父亲立刻紧张起来,非拉着儿子跑到办税服务厅一辨真伪。
我接过手机,帮助这位父亲验证了二维码的真实性,并告诉他所谓的“红包”,其实是税务部门推出的纳税服务举措和税收优惠政策,他这才放下心来。
事实上,在办税服务厅工作,遇到的“打假”事件,并不止这一件。
有一次,一位小姑娘拿着一张发票来到办税服务厅,“我第一次见到外地的发票,票面金额还不小,您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小姑娘说。
我现场给她讲解了鉴别发票的方法,又将她带到自助办税区,教会她如何在发票真伪查询模块中,输入发票的代码、号码、开票金额,查询开票单位和发票的真实性。确定了发票的真实性,也学到了发票的鉴别方法,小姑娘开心地离开。
还有一次,有一位纳税人情绪激动地找到我“控诉”:“‘国税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几次三番地打电话要我订一套新税法全书,全套下来要800多元,你们这是想干嘛?”
我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解释:“我们的税收宣传资料都是免费发放给纳税人的,强行要你买书的人十有八九是推销人员甚至是骗子,你别急,把那个电话给我,我帮你核实下。”
最终,我们核实了所谓“宣传部门”号码并非税务部门的电话,800元一套的新税法全书也纯属子虚乌有。为此,我们在办税服务厅连续做了几期提醒纳税人预防金融电信诈骗的宣传,从纳税人反馈来看效果还不错。
尽管,这几次“打假”经历,都顺利解决了,可是,我却希望有朝一日这“火眼金睛”的本领不再有用武之地,真正实现“天下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