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琴师布和

11.08.2015  11:26

  布和

  布和,1971年5月31日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蒙古族著名制琴师,非遗传承人,从事马头琴制作20年。为了将提琴的制作技术应用到马头琴的制作上,专门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师从国际提琴制作大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华天礽,系统学习了从小提琴、中提琴到大提琴的完整制作过程。 2008年12月开始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乐器》杂志上连载马头琴制作的技艺。现为中国马头琴学会秘书长,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协会会员,中国大提琴协会会员。并获得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提琴制作师资格。

  采访布和,是从了解他的经历入手的。布和,1971年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为了学习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1983年,他随父亲前往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读书,并开始学习蒙语。从此,他开始由浅入深地见识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为他步入马头琴制作的人生,进行着扎实起步的准备。

  信仰和爱好让他走出第一步

  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布和树立起崇尚民族文化的信仰,驱使他对蒙古族音乐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91年,20岁的布和来到通辽市民族歌舞团,跟随包雪峰老师学习马头琴和四胡的制作、修理。虽然只有短暂的半年,但这是他走上马头琴制作道路的第一步。这一步引发了他对这件乐器的痴迷爱好。从此,布和开始购买材料制作四胡。他深知,自己在乐器制作上刚刚起步,需要学习充实的东西太多了。于是,他常常自费从老家跑到北京,去民族乐器厂高级制琴车间观摩老师傅制作乐器。老师傅看布和对乐器制作如此痴迷,且有很高的天赋,就主动传授他一些乐器制作的经验,当他听说营口乐器厂的技术不错,就立即前往参观学习,结识了很多制琴的朋友,常常在那里一住就是半个月。在此期间,布和边实践边系统学习了乐理知识,各种乐器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征。他拜四胡演奏家阿古拉为师,学习蒙古族四胡演奏,他到野马马头琴乐队做义工,向马头琴演奏家浩特劳学习马头琴的演奏……所有这些,都为他今后的马头琴制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增加了知识储备。

雕刻马头琴。 制作马头琴

给马头琴试音。

  布和对自己制作的第一把马头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993年正月,布和到阿古拉老师家里拜年,碰见一位在合肥上大学的学生,她告诉布和,大学老师想委托她在内蒙古买一把马头琴,而琴行里没有找到现货。阿古拉老师指着布和说:“既然她买不到,你干脆就给做一把吧”。年轻气盛的布和虽然从未制作过马头琴,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一口应承下来。当时布和手里没有完备的工具,开料、锯料、刨料全靠手工。经过七昼夜的努力,他的处女作终于诞生了。当马头琴琴弦调到标准音高后,琴弓将马头琴奏响的那一刻,阿古拉老师和布和一家人都非常激动。布和的老阿爸看见儿子制作的第一把乐器能够出声了,激动得躲进自己的房间里流泪。阿古拉为了激励布和,领着布和去找从北京回家探亲的马头琴演奏家张全盛(蒙古名布仁特古斯,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原苍狼乐队马头琴师)家,请他给布和的第一把马头琴作鉴定。张全盛拉过之后说:“这把琴虽然是一把木头轴的普及琴,但它工艺精良,质量上乘”。专业演奏家的高度评价,给了布和极大的信心。

  博采众长让他迈上新台阶

  布和深知,作为刚刚跨入马头琴制作领域的一名新兵,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大的需求就是学习两个字,向高人学习,向传统技师学习。为此,布和先后向特木尔巴根、仟·白乙拉、纳·呼和等大师虚心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他还经常去营口、北京和天津走访民族乐器和提琴制作师,现场讨教,不放过一点一滴充实自己的机会。

  1997年,布和专程从老家来到呼和浩特,参观了马头琴制作名师段师傅的工厂,对马头琴制作工艺、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他认识的马头琴演奏家中,他特别提到贺西格的名字。“在我最初制作马头琴的时候,他就开始用我的琴。”布和说,当他改做其他行当的时候,贺西格以为布和放弃了马头琴制作行业而迁怒于他,与他大吵一架,当布和重新开始马头琴制作后,贺西格又喜极而泣。这位性情中人对马头琴的挚爱、对朋友的坦荡也让布和大为感动。在创业初期阶段,还有很多帮助过他的朋友,让布和至今难忘。

  马头琴演奏家仟·白乙拉被布和多次登门求教所感染,千方百计帮助他,把带来的马头琴销售一空。“这些马头琴行家里手的支持,让我获得了继续这项事业的决心和动力”,布和感慨地说。2000年11月,内蒙古室内音乐大奖赛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举办,其中蒙古族的长调和马头琴演奏令布和激动不已。经仟·白乙拉引见,布和与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相识。齐·宝力高拉起布和制作的马头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高兴之余,还叫来了他的学生们,向他们热情推荐。临回乌兰浩特前,齐·宝力高对布和说:“从马头琴的前辈色拉西开始,马头琴艺术一直在发展,但步履艰难。如果多有几个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在自治区首府搞马头琴的制作和研究,那就太好了”。他劝布和道:“如果你想为马头琴作一点事情的话,就到呼和浩特来吧,我会尽全力支持你。”2001年5月1日,布和举家迁往呼和浩特,随即以骏马马头琴教室的名义注册,经营马头琴制作。扩展了用武之地,布和迈出了马头琴人生的关键一步。

  2004年,布和与齐·宝力高一同前往蒙古国进行马头琴学术交流。这次学习交流,使他的马头琴制作道路上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布和所采用的马头琴材料要自然干燥3年以上,不用烘烤技术和人工干燥技术。布和的高档马头琴全部采用白松面板,达到发音灵敏、高音明亮、低音浑厚的高境界。

  心血汗水让他开辟新天地

  执着的追求,辛勤的付出,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布和制作的马头琴先后远销美国、日本、欧洲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日本的“中国乐器屋”还以骏马乐器工作室的名义,做广告,广为宣传。2006年9月1日,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举行了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庆祝大会上,1199人共同表演了马头琴齐奏——《腾飞的前郭尔罗斯》《查干湖》等曲目,并成功申请“规模最大的马头琴齐奏”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些马头琴中,大部分出自布和的骏马乐器厂。从2003年开始,布和就因他的乐器质量上乘、后期服务到位而受到该县的青睐,先后为他们制作了1000多把马头琴,让马头琴事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了弘扬。

  2008年7月15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2008名马头琴手在奥林匹克广场完成了一个“绝唱”,又一次刷新了规模最大的马头琴演奏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次演奏中使用的2008把马头琴全部产自骏马乐器厂。2010年,他与齐·宝力高老师联手,在自己的家乡科右前旗举办了兴办教学,马头琴学子们有了自己的学习园地。

  如今,布和的马头琴正在以矫健的步伐走出大草原,同演奏家们一道,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本报记者 赛男 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