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玻璃画:正面观赏反面作画

29.01.2016  09:41

  “有多少年没看到过玻璃画了,现在市场上也很少见,你能不能重操旧业,再画几幅?”2014年10月,应老友之邀,78岁的梁存厚再次提笔,两年来,创作了50多幅大小不一、景色各异的玻璃画,除了送老友外,大多都被慕名而来的人买走。

  推开梁存厚家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2.4米长、1.2米宽的俄罗斯森林风景画,房间的每堵墙上,也都挂着他的玻璃画作为装饰。老人爬上爬下,为记者取挂在墙上的玻璃画,“只要手不抖,无论多大年纪,我都会坚持画下去。”他眼角脸颊的笑意中满含坚定。绘制一幅玻璃画,最长需要三四天,最短也要半天。所用工具也仅是毛笔和排笔,用广告色和油画色着色即可。先用白颜色在玻璃的正面勾出所画之物的大致轮廓,待风干后,翻过背面作画,在轮廓中细细绘出景物的每个部分并着色,完成整个绘画过程后,再用白色或其他颜色的油漆填充留白。风干一到两天后,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就用调色油将其调稀或直接用洗料洗掉,擦干后重新作画,直到满意为止,这样,一幅精美的玻璃画就完成了。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静不下心来学习这些东西了。”捧着全家福,看着照片上的儿孙们,老人发出无奈的轻叹。梁存厚的母亲喜欢刺绣,那些简单的勾勒激起了他无限的好奇心;初中3年,闫汝勤老师的言传身教更让他深深地被绘画吸引。此后,无论是参军还是下乡,他都没有放弃过这个爱好,他曾为文工团画宣传海报,在人民剧场的墙外画毛主席像,也曾为了生计漆过家具,画过墙围。大儿子在其感染下学了建筑,孙女也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他本有意培养,却发现儿女中再无人像他那样痴迷绘画,虽然希望玻璃画的工艺可以传承下去,老人却不愿强迫任何人,因为只有从心底喜欢,才会有那份坚持与坚守。

  梁存厚喜欢别出心裁,不仅能在玻璃上作画,也能在刷过白漆的三合板上作画。画的内容有时是目光所见,有时是天马行空,但都栩栩如生,如同亲临其境。他曾为妻子画像,作为情书传递,也曾为同学画像,作为纪念长存。对于上门求画的人,梁老显得很热心,只收装框的工本费。梁存厚家附近的烧麦馆专门买了他的玻璃画挂在店里作为装饰,“我是为了消磨时间,绘画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不会拿它来获利,我很高兴别人能喜欢我的画,并愿意挂在墙上欣赏。”老人指着店里的画自豪地笑着说。

  当谈到《北方新报》举办的第十届欢欢喜喜过大年之“坚守传统手艺弘扬民俗文化”活动时,他说:“我很高兴你们有这样一个活动,让这些传统手工艺可以重见天日,发扬光大。”

  记者奥妮莎 实习生郭荣荣

[责任编辑 赵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