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美丽发展开良方 绿色屏障护北疆

27.04.2016  13:08

  四月末的扎兰屯,小雨密似针脚,春风佛着脸颊,远近山峦上,杜鹃花、沙果花竞相绽放,黑土沃野中,铧犁破土耕耘,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背后,是扎兰屯市委、市政府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

   猛药去疴,“一网打尽”——破坏生态零容忍

  “开弓不寻回头箭,猛药去疴心不减”。扎兰屯市在生态建设保护工作中打出“组合拳”,全方位“拧紧螺丝”,制定了“四大班子领导包片,科局包村组,层层夯实领导责任”制度,林业、乡镇、公安、宣传等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网打尽”。

  “我村老张,大黑天偷偷开垦荒地,没想到还是被抓了,他被‘绳起来’也是对我们的教育,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莫伸手啊!”达斡尔民族乡中心村村民感慨地说。

  扬鞭奋蹄,不甘落后。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扎兰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迅速行动,坚定推进。进入春季以来,扎兰屯市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宣传与发放宣传单、悬挂警示标语等传统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宣传教育。同时,出重拳守底线保护生态,行政拘留造成火情火警隐患等行为12人,有效阻止违法毁林毁草开荒4起,当场教育、训诫人员90余人次,移送涉嫌犯罪人员2人,现场警告教育群众30余人次,处理乱砍盗伐案件28起。

   刮骨疗毒,“一 不让”——荒山荒野变花海

  “秃了头发、破了衣衫”。从乱砍盗伐到退耕还林,从“靠山吃山”到“全民添绿”……一部绿色变迁史,折射出生态治理的艰辛奋斗,更定格着“美丽扎兰”的时代注脚。

  扎兰屯,从不缺少“绿”。早在1961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置身扎兰屯,在《辛丑夏访扎王屯》诗中有云:“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这一诗句在此后半个世纪的今天,被演绎成为森林覆盖率达70.04%,草原植被盖度高达76%。有了较高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扎兰屯市委、市政府冲破藩篱,确定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1.65%。

  刮骨疗毒,对荒山、荒坡“一寸不让”抓生态建设。今年,扎兰屯市大力推进造林绿化,落实了公路、村屯、城镇、厂矿园区等重点区域绿化任务2.3万亩,“十个全覆盖”村屯绿化工和栽植树木209.25万株。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批“青年林”、“纪念林”、“三八林”、“共产党员林”、“军民共建林”在这里郁郁葱葱。

  “原来当地群众到山上砍柴来烧,树越砍越少,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日子也越过越穷。这几年,市里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林还草、荒山承包等政策,原来的荒山荒地变成了花海、果园。”高台子街道五一村村民王春发说。

  如今,河西翠屏山杜鹃坡、卧牛河侯家沟杜鹃坡、中和大架子山杜鹃基地等15个赏花基地成为原有荒山的新名字。昔日荒山荒坡变成了景观带,“春赏杜鹃”不仅成为扎兰屯旅游的品牌,更让当地群众感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变化和福祉。

   壮士断腕,“一项不少”——美丽发展求共赢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市”的扎兰屯,认真践行绿色、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发展中保护青山绿水。

  “我小的时候,山上也有榛子、蘑菇,但没人管护,没等榛子成熟大家都采了,没有规模,更没效益。这几年,我市实行荒山承包、封山育林等政策,生态保护好了,荒山、荒坡变成了‘聚宝盆’,所以我开了网店及实体店,营销榛子、蘑菇、沙果干等特产,走上了致富路。”扎兰屯市森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郭伟武说。

  扎兰屯市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增优为目标,绿色山产品、沙果种植加工、中草药种植加工等绿色产业“一项不少”蓬勃发展。

  好的生态培育出好的产业。扎兰屯榛子、扎兰屯葵花、扎兰屯沙果干等一系列地标产品,个个都是叫得响的品牌,让许多农民捧起了生态饭碗。

  在新常态、新形势、新起点下,扎兰屯市委、市政府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抓好“美丽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去实践,将对“美丽发展”做出更好的诠释,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记者韩冷摄影:李凤文)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