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以来,我市已发放工程贷款13.8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4亿元,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龙头企业贷款1.4亿元,共覆盖10个旗县区117个乡镇370个嘎查村,支持11家扶贫龙头企业和2.8万户农牧民发展产业,8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是自治区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13年至2017年连续5年由本级财政每年安排4.75亿元作为风险补偿金,与农业银行合作,按照1∶10的比例撬动50亿元信贷资金,按照38个省级领导联系的贫困旗县每年不低于1亿元、19个其他贫困旗县不低于5000万元贷款投放,重点支持贫困旗县贫困嘎查村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该项工程覆盖我市10个旗县区(9个旗县和松山区),每年投放贷款不低于10亿元。农业银行赤峰分行与赤峰市扶贫办密切合作,确定扶持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及其他四大类扶贫项目为重点,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创新贷款担保模式,采取“联户联保、扶贫龙头企业担保、村委会反担保”等模式,降低贫困农牧户担保门槛。采取3户富裕户带动两户贫困户、两户富裕户带动1户贫困户模式,确保建档立卡的贫困农牧户直接受益。加大资源保障,为10家支行配备了200万元专项运营费用,发放员工专项奖励工资456万元、专项业务用车20台。优化业务流程,农户贷款调查表由三张减为两张,农牧户到农行网点的次数由三次减为一次。坚持让利于民,工程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低于一般个人客户贷款,减免惠农卡年费、工本费,实实在在地减轻贫困户负担。采取上门服务、“白+黑”、“5+2”工作方式,白天深入农村牧区,避免农户往返办贷舟车劳顿,晚上加班加点,周六、周日不休息,确保贷款不误农时。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银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变无偿为有偿、“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把扶贫资金的使用权和项目决定权真正交给市场、交给群众,真正实现扶贫资金到村到户,真正实现扶贫资金怎么用贫困户自己说了算,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