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精准扶贫让3.5万人摘掉“穷帽子”

11.03.2016  14:24

  春寒料峭,库伦旗库伦镇元宝山村蔬菜园区的上百栋温室大棚里,果菜翠嫩喜人。“你看看这新鲜的草莓,多诱人,经常有人来采摘呢!”菜农胡延山兴奋地告诉记者。过去,胡延山一家人“靠天吃饭”,侍弄20亩地,辛辛苦苦干一年,风调雨顺好年景收入也不到2万元。如今这7亩大棚一年最少能挣10万块钱。

  种的地少了,收入却成倍增长,这得益于库伦旗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业扶贫富民。库伦旗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十二五”期间,该旗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通过落实“五个一批”精准扶贫,使1.1万户、3.5万农牧民摘掉了“贫困帽”。

   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致富基础

  “住上大瓦房、喝上自来水、领上养老金,出门路灯照、休闲上广场、购物有超市……这些城里才有的设施条件,如今咱村也全有了!”唠起现在的美好生活,茫汗苏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64岁的牧民吴宝音喜上眉梢。

  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库伦旗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着力补齐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仅2015年,全旗就硬化街巷403.13公里、完成路肩和人行道硬化43.6万平方米,实施危房改造1100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8处,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卫生室63所,改造升级村级文化活动室86个,新建嘎查村便民连锁超市26个,实施电网改造工程71.3公里,新建村级幼儿园2所、改造升级幼儿园2所,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双模机顶盒8000套,新建村部20个、维修扩建村部29个、新建文化广场49处,新建院墙112.4公里、改造院墙135.9公里、改造围栏201公里,安装路灯1895盏,植树4万株。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助力精准脱贫

  “我们这儿十年九旱,过去由于不懂技术,村民在8亩口粮田里收获的只是温饱。现在一亩大棚一茬香瓜就能收入好几万元!”见证了设施农业扶贫项目从落户村里到快速发展壮大全过程的水泉乡文家杖子村党支部书记耿文臣感触颇多。

  脱贫致富,发展增收产业是关键。库伦旗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把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首选项,根据群众意愿和南沟北沙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扶贫产业立项。在南部山区扶持发展以大棚水果蔬菜、荞麦、食用菌等为重点的高效特色农业,在北部沙区扶持当地群众做大沙地衬膜水稻、舍饲养牛等产业,并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大力发展观光型农牧业、建设旅游型“美丽乡村”。过去的5年里,全旗共新增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28万亩,新增设施农业5.3万亩、沙地衬膜水稻2万亩、沙地西瓜5万亩,发展食用菌3000万棒,牲畜头数由112.3万头(只、口)增加到155.7万头(只、口),净增43.4万头(只、口),有12种农畜产品、17个基地获得有机品牌认证。

   强化精神引领,促进扶贫成果可持续

  “当初在挨家挨户走访摸底问需问计中,不少村民困惑:现在肚子吃饱了,村子也变美了,可大家伙儿思进、思美的心气却不高!为此,我们确定了让农牧民从精神上也富起来的帮扶目标,扶贫与扶志并举,促进村民共奔小康。”为推进早布日根塔拉嘎查群众脱贫工作长期奔忙的旗委宣传部部长对我们说。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们一面积极扶持早布日根塔拉嘎查群众发展沙地衬膜水稻、种草养牛等产业增收,一面以嘎查讲堂为阵地,联合纪检、政法等8个部门共同开展了以惠农政策法规、中国梦·尽责圆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效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宣讲培训,并组织乌兰牧骑、民间文艺团队等到嘎查演出,引领村民组建“牧兰合唱团”,开展“十美家庭”创评和“最美父亲”“最美母亲”“最美媳妇”“最美丈夫”表彰等,通过一系列载体活动强化精神引领,提振了农牧民向富、向美、向文明的精气神。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如今,库伦旗围绕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达小康的目标,正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精准扶贫的路上进行着持续的探索和实践。(特约记者 李海江)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