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做好汛期气象服务作为头等大事

25.03.2016  11:47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汛!汛!汛!自1951年有观测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正在不断凸显。

  刚刚步入3月下旬,江南、华南等多个省份便迎来凶猛暴雨,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十余条江河发生超警戒洪水,房屋倒塌、群众受灾。华南前汛期于3月21日在广东率先拉开大幕,入汛时间较常年偏早16天,较2015年偏早45天,为近7年以来最早。汛期开篇的不平静,昭示着今年的严峻形势,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几率在加大,汛期天气气候更为复杂,随之而来的将是防御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压力和责任的异常繁重。

  防汛工作无捷径可走。3月22日,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汪洋强调,要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肩负着防汛减灾的重任,气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今年汛期气象服务的重要性,虽然气象工作千头万绪,但要将汛期气象服务摆在头等位置、当成第一要务,并在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策应对考验。特别要警醒的是,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役的启动之年,防灾减灾、防汛抗旱工作关乎国家经济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对全局有重大意义,容不得半点马虎;于气象部门而言,今年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攻坚之年,汛期气象服务将成为检验气象改革发展成效的一个直观剖面,容不得丝毫松懈。

  非常之时要求我们对汛期天气气候把准“脉”,不断提升监测预报预测准确率。科学精准的预报预警是做好气象服务的关键,也是有效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之一。因此,气象部门必须在提升监测预报预测水平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改革的成果,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极端性、灾害性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提前做好研判,及时做好服务,让各类预报服务产品能发得出、用得上、用得好。

  非常之时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汛期服务的责任落实,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近年来,突发性、极端性、灾害性天气造成的重大灾害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保持万分警醒,踩准汛期节奏,拉紧防灾减灾红线,提前做好最坏打算,做好最充分准备,用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值班值守,认真对接每一个细节,牢牢抓紧气象服务的主动权,从容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复杂局面。同时,要积极主动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互联互通互动,充分依托“互联网+”等技术和平台支撑,凝聚起防汛减灾的合力,共同做好汛期服务。

  汛期警报已拉响,我们要立足于防大汛、防强台风、防次生灾害和保障农业生产,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敢于担当的作风、爱岗敬业的精神,将汛期气象服务做好做细做实,用最优质的气象服务回应党和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