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变写在首府广袤大地上

15.10.2015  12:02

   ——呼和浩特市全力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综述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兰家窑村62岁的周先梅老人几个月前搬进了新房:“我们几代人就住在这个村,祖祖辈辈就住在那口窑洞里,透风漏雨的别提多苦了。现在能住进这样亮堂堂的砖瓦房,见都没见过,想也想不到。”

  从郝家窑村东边山梁上远远望去,黄河从村子西边缓缓地流过,薄薄的晨雾中,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无垠。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

  郝家窑村位于托克托县黄河沿河一溜湾腹地,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危旧房改造顺应自然,突出民俗乡风,村内房屋外观色彩均匀、简单大方,配套建设了文化室、卫生室、文化小广场、文化长廊、便民连锁超市,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全覆盖,农村养老医疗低保应保尽保。该村依托适宜葡萄种植的气候地貌、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国家4A级神泉景区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葡萄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垂钓、民俗文化体验等特色化、多元化的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农家乐旅游业,实现了“旅游促餐饮、餐饮带旅游”的良性发展。该村现有农家乐接待户29户,年收入600余万元,年人均纯收入约2.2万元。

  武川县不断探索“十个全覆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除了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还着力打造优质牧草种植大县。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以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为目标,遵循生态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各类资源,通过三种模式推进了牧草产业发展和草业大县建设。一是生态恢复型,在二份子乡、西乌兰不浪镇等西北风蚀沙化区域,以百瑞草业为龙头,进行规模连片流转土地,播种适宜当地条件的优质牧草、恢复植被、风沙固土、改善环境。二是种养结合型,在南部山区和中西部乡镇,以锡盟草都为龙头,结合肉羊肉牛舍饲养殖,扶植企业、养殖大户种植牧草,走生态种养结合之路。三是种草采籽型,在哈乐、耗赖山、上秃亥等中部丘陵区,以蒙草抗旱为龙头,建设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区,发展采种牧草种植,打造牧草采种基地,实现多元发展。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每亩50至160元的种草补贴,并在牧草企业打工,在草业链上农户每年能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为推进整村生态移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奠定了基础。

  土左旗在推进工程中充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召开村“两委”扩大会、村民代表会和全体村民动员会,与群众面对面算好环境、效益、长远发展“三笔账”,组织村民代表现场看、现场听、现场学,努力让每一个群众政策清、情况明,全程组织群众参与,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建设美丽家乡的主力军。

  和林格尔县坚持建管并举,对已经完成覆盖的村庄进行系统治理,建设了完备的环卫设施、完善的环卫机构、精干的环卫队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巩固深化建设成果。托克托县在工程实施中坚持产城融合,统筹谋划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依托黄河文化、古城文化、蒙元文化和古建筑、古村落、古寺庙等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民俗旅游村,形成了集瓜果采摘、农家乐等为一体的观光旅游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的呼和浩特,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渐趋均等,农村对城市的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广袤农村正在成为美丽首府的“大花园”。

  呼和浩特市把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破解“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不断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提质扩面、建管并举,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努力做到一流首府经济、一流首府城市与一流首府乡村的有机统一,美丽、魅力、和谐首府建设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完成860个村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达57.5万人。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在全面完成今年任务的基础上,提前启动明年建设任务,力争在2016年底完成3年建设任务,让首府乡村更加美丽,让首府农民更加幸福。

[责任编辑 张睿 ]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