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艺的种子播撒在基层

05.12.2014  11:09

  原标题:把文艺的种子播撒在基层

  近日,中宣部专门组织召开了关于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视频会议,对艺术家深入基层采风、创作、送文化、种文化进行了安排部署。

  到基层去,这是文艺创作不竭的源泉。今年8月份,内蒙古舞蹈家协会文艺志愿者服务团就先后深入到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等地做志愿服务,作为参与者,我在这次活动深刻感受到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对艺术创作服务人民的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盟:面对面交流

  8月12日,文艺志愿者服务团一行来到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先后给当地乌兰牧骑和文化馆人员进行了舞蹈文化知识方面的讲座,然后走进排练室对具体舞蹈作品进行修改加工。

  在讲座中,志愿者们就当地乌兰牧骑怎样在葆有优良传统的同时,继续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使舞蹈创作更加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缤纷多彩的民族生活画面等做了讲解。

  在排练室里,志愿者从当地乌兰牧骑近年来创作的舞蹈中挑选了几部可塑性较强的作品,进行了框架结构的修改和表现手法的处理,使得一些具有一定提升空间的舞蹈立刻焕然一新。

  不久,锡盟宣传部和文联再次邀请部分志愿者前往苏尼特右旗参加全盟民族舞蹈创作推进会。

  在这次会议上,舞蹈编导何燕敏就怎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新的舞蹈元素,表现富有地域特色的新生活新风貌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笔者从文化和艺术的关系,舞蹈的外化表现与内涵意蕴,民族舞蹈的民族化必须要与各种新的表现因素相结合等方面阐述了观点。当地乌兰牧骑的演员们感慨地说:“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指导,很有实效。”

   兴安盟:共同修改作品

  舞蹈《相思树》在自治区“五个一工程”评审会上因编排手法欠缺功力,导致表现内容不详而未能入选。

  志愿者服务团在到达兴安盟期间,《相思树》的编导介绍了舞蹈的排演情况,希望能够解开目前的困局。通过详细了解,很多志愿者都发现了这个舞蹈存在的问题:对舞蹈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不够。

  故事是这样的:18年前,驻守在当地边防某团三角山哨所的一位连长的妻子前来探亲时,带来一棵松树苗,夫妻二人共同种在了哨所旁种,用来表达他们坚贞的爱情和妻子支持丈夫戍边的决心。恰在此时,洪水暴发,连长为了抢救落水战友牺牲了。为了寄托对连长的哀思,军嫂和战士们便将这棵小树命名为“相思树”。

  时光荏苒,而今这棵松树已经长成了挺拔的青松。

  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登上这个哨所慰问执勤官兵的时候,听到这个故事十分感动,他抚摸着这棵松树动情地嘱托部队领导要关心爱护烈士的家属。

  为了加深对故事的了解,志愿者一行专程赶往这个哨所进行采风,亲眼见到了这棵与戍边将士共同守护祖国边疆的“相思树”。如此典型生动的故事和形象,使志愿者受到强烈的震撼,迸发出创作的火花。

  回到驻地,志愿者们凑到一起,集思广益,几经讨论,经过去繁就简的编排处理,舞蹈《相思树》生动起来。《相思树》的编导说:“这种艺术的碰撞产生的火花让我们受益匪浅。”

   赤峰市:阐释舞蹈创新

  8月26日夜,志愿者服务团成员来到赤峰市翁牛特旗。赤峰市人大副主任、文联主席宁国涛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目的是要借助你们这次志愿者服务的机会,给我们的编导人才上几堂课,修改提升几部舞蹈作品。”

  在讲座中,笔者围绕乌兰牧骑怎样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撷取草原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事物并赋予崭新的内容,创作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既满足当地农牧民群众日渐提高的审美需要,又能够在各种赛事中给人以“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味等内容进行了阐释。

  音乐家张景彬从舞蹈与音乐之间不可或缺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仔细地剖析;编导哈斯、满都呼、白玉云等对部分舞蹈视频资料进行了点评,对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部分作品进行了修改指导。因为赤峰市各地的编导都在现场进行观摩学习,故此项活动覆盖面较广。

  一路走来,志愿者们看到了许多基层文艺工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事业的追求,对学习各种知识的渴望,对志愿者活动的期许……使一行人更加坚定了要将这种志愿者活动常态化地推广开来、延续下去的信念和决心。(王景志)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