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防火 他们时刻在坚守
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是我盟森林防火的“危险期”,也是“护林大军”任务最艰巨的时候。4月3日一大早,在贺兰山管理局大西沟管护站,43岁的护林员夏永兵和往常一样换好工作服,匆匆喝了几口稀饭便带上GPS定位设备、方便面、榨菜、水壶等,和同伴向大山深处出发了,一部对讲机、一个高倍望远镜和观测记录本是他们一天工作的必备工具。
通往林区的道路很崎岖,大小不一的碎石掺杂着泥土,使路面变得凹凸不平。到林区中心地带,巡逻车开不进去了,我们只好步行。“从最北面的可可沟到南面的香池子沟,从东面的风水岭到西面的乌巴公路围栏,这近2000公顷的面积,就是我们的巡护范围,一个月内我们就要把这些地方走个遍。”夏永兵说:“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林区情况,每次进林区,我们走的路几乎都不一样。”山路崎岖,而护林员们除了每天的正常巡逻外,每个月还要进行3次深山巡逻,脚上的军用球鞋,基本两个月就磨坏一双。
春雨过后的山林气温低至零度以下,山间小路崎岖难行,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沿途,夏永兵仔细搜索有没有路人扔下的烟头,只要走到枯草、落叶多的地方,他就会用铁锹把落叶铲开,以备出现火情时隔离火势。“这还算好的,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只能从杂草丛中穿过去,而且越是偏僻、危险的地方,往往越需要去查看。俗话说,白天看烟,晚上看火,闻烟知火情,以风向定火的方位。这些都是老护林员总结出的防火经验。”在林区中心巡查了近3圈,已是下午1点多了,回到巡逻车上,不一会儿另一名护林员打起了瞌睡,见状,夏永兵略带微笑地说:“现在是春季,防火任务很重,这些天我们几乎都是24小时在岗,非常疲惫。”
“这些年,看到贺兰山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我感到很欣慰。”夏永兵告诉记者,自1992年贺兰山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贺兰山的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动植物种类大幅度增加。正是因为有了夏永兵这样一批护林员,贺兰山自然保护区64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41.5%增加到目前的45.7%,山涧明流由原来的13条增加到现在的21条,野生动物群落不断壮大,岩羊、马鹿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只和6000多头。(记者 徐爱翔)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