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妙用

19.01.2015  13:08

  笔者年轻的时候,曾听一位年长的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一次,某单位两同事前去看望单位的领导,闲聊间,领导询问他们对单位另一同事的看法。其中一位肯定地说:“那可是好人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人缘也好……”领导听后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神色。但在聊到具体事儿时,该同事又说,“听说他爱玩,有一次打麻将输了不少钱,还误了上班开会;有人说他对女同事色迷迷的,据说与单位某女士关系暧昧;我还听他私下议论领导,说您处理问题不太公道……”听到此,领导脸色立马大变,大为不悦。

  讲完这个故事,朋友对我说,你看,许多事情,包括对人的评价,是抽象的肯定作用大,还是具体的否定作用大?你还年轻,生活经历比较浅,以后可以慢慢感悟。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加深,常常使我感到他所讲故事的真切和告诫的深刻,有些事有些人,一千句美好的抽象肯定往往敌不过一句具体否定。这种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手段,往往被某些深得个中奥妙者使用,外显其阴柔,内藏其歹毒。

  现实中,这种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人和事我们经常会遇到,小人物先不说,就是一些大人物也难以幸免。以毛泽东为例,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缔造者之一,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的思想和历史功绩以及他晚年的错误,在党的有关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都作了明确的结论。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和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我们至今恐怕仍然在黑暗中徘徊。然而,有人却说他“建设有罪”。罪者,就不是错误,更不是功过的问题了。

  再比如,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把儿子毛岸英送到了朝鲜战争前线,并对毛岸英说:“你不去谁去,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后来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前线。然而,近年却有人公然说,他让儿子去朝鲜前线是为了“镀金”,以后好“接班”。

  新中国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人民生活较之解放前有明显改善,还搞出了“两弹一星”。然而却有人在媒体上说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几千万人,搞历史虚无主义,用前后三十年来互相否定。

  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然而,近年来有人公开说雷锋是假的,黄继光是假的,刘胡兰也是假的……这都是一些人深得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奥妙,他们不惜造谣、中伤、抹黑、诬蔑,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段,达到先否定毛泽东及其思想,进而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目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譬如勇士,也战斗,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自然也不能说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手段与此相类似。问题在于:这种阴险的手段竟能以所谓言论自由为幌子,在大众传播媒介上“跑马”而不受限制和批判,而这往往又被某些阴毒的人们视为默许和怂恿。(马晓途)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