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3+4+N”税费服务模式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05.09.2021  02:50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4日电(记者 邹俭朴)“现在开办企业登记环节从办理市监登记到税务登记,总共才用10多分钟。”正蓝旗晖强畜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格日乐图雅在办理完成公司注册等一系列事项后说,“真的很方便”是她最大的感受。

  记者近日调研时发现,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税务部门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打造“1+3+4+N”税费服务模式,即建立一套机制、优化三个指标、推出四项举措、活用N种抓手,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驱动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地助企发展。

  在内蒙古,全区各地税务机关以数据共享为基础,打破部门壁垒,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共商联动、政策落实和税费协同一整套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服务机制体系。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成立全区企业开办问题排查工作组,找出信息交换用时长、网络数据传输慢的症结,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优化网络带宽,提升数据信息传输速度。从7月31日起,两部门信息交换由原来的6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有效减少了市场主体的等待时间。

  为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税缴费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内蒙古税务局建立税费征管问题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三级税务部门“收集问题—协同处理—成果共享—整改提升”工作闭环。

  日前,家住包头市青山区的王先生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房产证。据王先生介绍,他购买的房屋属于单位集资建房,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该项目未办理不动产登记备案,企业无法缴纳各项税费,无法为业主开具购房发票,导致迟迟拿不到不动产权证。

  当地税务部门通过税费征管问题协同工作机制中相关案例,与住建部门积极协商,查阅历史资料、原始记录后,依据有关规定,由住建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办理完成契税缴纳,为王先生办理不动产证扫清了障碍。

  自该机制运行以来,内蒙古各地税务部门共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等征管服务疑难问题1200余个,优化征管流程28项,总结典型案例400余个。税收大数据是税收管理的“金山银库”。内蒙古税务部门通过优化中小企业“数控”指标,构建新办企业“智控”指标和设计大企业“内控”指标,形成科学算法,实现精准施策、靶向治理、对焦服务。

  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当地税务部门为伊利集团定制了“一对一”内控服务手册,对企业所涉及的22个经营事项、71个关键涉税控制节点和81个指标进行对标分析,提出89个操作性强的内控建议。“手册帮助挺大,我们已经有针对性地优化了部分税务内控节点,为税务部门的精细服务点赞。”伊利集团财务负责人获得感满满。

  同时,内蒙古税务部门积极拓展数据应用场景,结合落实税务总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100服务举措,从草原牧区特点出发,推出“云上办、减时限”“掌上办、减跑路” “容缺办、减事项”“帮您办、减成本”惠企便民“组合拳”。

  巴德玛是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卫生院的财务人员,以前每个月都要到税务局进行社保费申报,遇到特殊业务,需要往返近600公里到巴彦浩特办理社保核定和申报缴费业务。“自从阿拉善左旗税务局将社保、医保、工会、残联纳入远程可视化办税中心后,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长途跋涉、来回奔波了。”巴德玛欣喜地说。

  据了解,阿拉善左旗税务局面对辖区点散、线长、面广的征管和服务难题,开通远程可视化办税中心,以“视频直连+远程控制”的方式,实现办税缴费业务难题线上受理、即时解决。中心自运行以来,累计受理业务咨询、远程连线超1.7万笔,单日接入业务量超50笔,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便利。

  为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实落细,内蒙古税务部门创新监督执纪方式,用数据盯人、管事、督责,活用N种抓手,形成多点全程监督“叠加效应”。

  包头市税务局开发了“码上监督”系统,纳税人缴费人只需扫描办税服务窗口、廉政监督公开栏或者税务人员随身佩戴的胸牌对应的二维码,填报投诉事由或上传相关影像证据,即可实现对税务人员的掌上“一键监督”。

  “ 以前,面对面的评价监督,有什么意见不太好提。现在就少了这个麻烦,给纳税人维护合法权益又上了一道保险。”纳税人李先生说。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