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走基层】“挪出穷窝窝,再也不用年年修土房了!”

28.06.2016  23:42

  见到套马沟村村民闫天贵的时候,他正在蒙古包里拾掇家里的老物件。61岁的闫天贵告诉记者,家里住了30年的土房已经拆了,9月份,他和其他20户村民就能搬新家了。蒙古包是政府协调企业为村民临时搭建的,每户两个蒙古包,一个住人,一个堆放杂物。

  套马沟村是达茂旗乌克忽洞镇太平村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由于村里危房较多,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政府决定让全村整体搬迁至腮忽洞村,每户只需要交2.5万元,就能住上一套住宅60平方米、院落600平方米的新房。

  “那时候住土房,每年种完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土房重新抹一遍,要不到了雨季房子会漏。冬天墙缝透风,屋子里特别冷。”说起那时的日子,老闫倒出了一肚子的苦水。

  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党文和笑着问:“老闫,你知不知道‘十个全覆盖’呀?”

  “现在的老百姓哪个不知道‘十个全覆盖’工程?两万五千块就让我挪出那个穷窝窝,想想今年就能搬到那新房子里,我打心眼里高兴!”

  记者了解到,2014年以来,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从公路沿线入手,率先在沿路村庄打造精品示范村。去年,全镇将公路沿线57个自然村整合建成8个精品示范新村,并按照高标准示范村实施了“五化”工程,惠及农户1650户3900人。

  “今年,按照旗委、政府的“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总要求,我们确立了‘整合撤并、就近集中、拆建结合、产村融合’的工作思路,对全镇剩余的65个自然村1883户4022人按照统建、自建、立面改造三种方式进行建设,现在已经全面开工。”乌克忽洞镇党委副书记刘英梅介绍说。

  居住在乌克新村的闫志伟老人今年72岁,他和老伴儿是2015年夏天从包头市区搬回村里住的,当时村里人见他们回来特别惊讶:城里住了那么多年,回村住能习惯吗?

  “看到政府给建了新村,我和老伴儿就动了心思。在城里住,邻里邻居的都从来不说话,哪像咱在村里,到哪儿都是熟人,乡里乡亲的叨拉上几句,心情好哇!再说,现在村里有超市、有户户通,路好走,房好住,和城里没啥两样。”闫志伟老汉说起村里的日子,一脸的笑容。

  对新生活、新家园充满希望的心里话,句句朴实、句句真情,村民的话,流露出他们发自心底的感激之情,更记录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农村牧区带来的巨变。 (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国英 张慧玲)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