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90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两次捐献 挽救3岁患者生命
19.04.2017 18:47
本文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19日电(白玲迪)2015年为一名3岁的小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016年再次为这名患者捐献淋巴细胞。出生于1990年的内蒙古姑娘岳萍,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位完成两次捐献的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岳萍是个爱笑的姑娘(白玲迪 摄)
2009年,正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读大二的岳萍在通辽红十字会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中,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六年后的2015年2月,岳萍接到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骨髓与一位白血病患者HLA配型初步吻合,希望她能继续配型并完成捐献。
大学学习护理专业的岳萍,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认识,虽然父母起初担心她身体受伤害不同意捐献,但最终被岳萍说服了。
随后,岳萍住进医院进行体检,并配合红十字会采集高分辨血样。此时她得知,她将要挽救的是一名3岁的小患者。
2015年6月,岳萍在海军总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液55毫升,很快被河北省燕达医院医务人员取走,输入到患者体内。
这次捐献后,岳萍一直牵挂着这位小患者的病情。2016年9月,岳萍又一次接到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小患者的病情一直不稳定,而且希望岳萍能够再次捐献淋巴细胞,帮助小患者战胜病魔。
岳萍没有犹豫,2016年10月再次躺在了海军总医院的病床上。这一次,医院采集了97毫升淋巴细胞悬液,输入到已和她“血脉相髓”的小患者身体。
“我希望我帮助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也希望更多的人理解并接受,成为一名志愿者,挽救那些脆弱的生命。” 两次捐献后,岳萍的身体健康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和她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奉献爱心。
本文来源: 新华网
19.04.2017 18:47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