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夫妻靠视频“见面”!探访境外返回人员定点收治医院,发现......

08.04.2020  16:43

      晨报融媒记者:温晔峰

  截至4月5日24时,内蒙古已连续47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疑似病例。

  截至4月6日7时,内蒙古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3例、疑似病例33例。

  输入风险下,境外回国人员会否引发二次疫情?

  带着疑问,晨报融媒记者走进境外返回人员定点收治医院--内蒙古航天医院进行实地探访。

  3月23日以来,内蒙古航天医院有2名收治人员因核酸检测阳性被转入内蒙古第四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目前仍有医学留观人员47名,这些留观人员已在医院全封闭隔离了10多天。

  全封闭隔离观察

  4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郊的内蒙古航天医院。

  目前,这家医院收治的都是境外回国人员,经过肺部CT检查、血常规化验、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暂时排除感染,但存在发热、呼吸道症状或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等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医学观察。

  “我们医院更像一个中间地带,已确诊的患者会被直接转入内蒙古第四医院进行治疗,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密切接触史的回国人员在酒店隔离观察。而那些有症状,或有密切接触史需要继续医学观察的人员,就会转入我们这里。”该医院办公室主任马建强告诉记者。

  

  医护人员粘贴隔离通道标识

  在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院区,马建强指着南北两栋楼告诉记者:“南面的楼是门诊和行政办公楼,为一线服务。北面的楼平时是住院部,现在是抗疫前线,采取全封闭管理措施。我们的30多名医护人员从3月23日进入隔离病区至今,先后服务了54名境外回国人员,其中2名患者因核酸检测阳性转入内蒙古第四医院,5名患者因客观环境要求转入其他医院,目前还有47人在继续观察中。

  疫情发生后,这已是内蒙古航天医院第二次承担隔离任务了。

  春节期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的暴发,内蒙古航天医院就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后备定点救治医院,承担了部分外省回乡人员的隔离观察任务。我区疫情清零后,该医院开始接治普通患者。3月23日,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紧急启用该院为“发热和有呼吸道症状”境外回国人员隔离观察定点收治医院。

  “当时,我们的住院部已收治了40多名普通患者。接到指令后,我们快速完成入院患者的转院、出院工作。同时,按照之前制定并反复演练过的预案和流程,组建进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队伍,按照“一人一房”的隔离标准,配备、摆放标准配置,张贴分区标识,配齐医护人员防护物品及医护生活区保障物资。”内蒙古航天医院院长张宇介绍了当时的情况。5个小时后,该院住院部54间病房全部由普通病房转换为隔离病房。

  

  为隔离前线运输物资

  严防死守

  “第一批留观人员3月23日晚转运到我们医院,一共36人,9辆负压救护车轮番送了4趟。

  我们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才完成全部收治工作。医院是安静下来了,医务人员还要书写病历,分析、制定检查和诊疗方案,值班的医护人员整宿都没睡觉。”张宇回忆了接诊境外回国人员的情况。负压救护车单人运输,让这些境外回国人员只能呼吸到外面的空气,而车内的空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行排出。

  内蒙古航天医院住院部大楼共有5层,按楼层分为5个病区。每个病区有6名以上医护人员、9~10位患者,大楼里的人,不与外界接触,楼层与楼层间不接触,病房与病房间不接触。有一对海外归国夫妻,被隔离在此10多天,妻子住2楼,丈夫住5楼,夫妻间仅能通过电话和视频联系。

  

  隔离区内

  进入住院部大楼,医护和留观人员之间也是分道通行。

  救护车将留观人员直接送到隔离大楼门前的台阶上,留观人员直接通过留观人员通道进入病房,而医护人员和一切医用物资是从医务人员通道进入的。

  马建强告诉记者,每一个楼层分为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医护人员不值班时在清洁区休息。缓冲区是医护人员工作的地方,从生活区进入缓冲区,要进行二级防护,穿隔离服,戴护目镜,医护人员在缓冲区完成病历书写等工作。污染区就是留观人员所在区域,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需要进行三级防护,就是在防护服外再穿戴一层隔离衣,力求做到最安全。

  “被确定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后备定点救治医院后,专家对我们医院进行了专门的改造指导和疫情防控培训,帮助我们制定了这一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医生与留观人员通道分离,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分区隔离,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医护人员和留观人员的安全,不让病毒传播有可乘之机。”马建强告诉记者。

  城市哨兵

  “如果把救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比作冲锋在前线的勇士,那么负责医学隔离观察的医护人员就是站岗的哨兵。”4月2日,在隔离大楼里,外科主任韩少华写下了这样的话。

  韩少华负责第二病区,自从3月24日进入病区,他再没离开过病房大楼,如果工作需要,本轮隔离结束后,韩少华将继续在这里工作一个周期。

  “从这里向西北方向开车走半个小时,就是我们生活的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我在这里工作,既是帮助这些留观人员,也是在为家人还有城市里千千万万的人站岗,如果他们是安全的,那一切就是值得的。”韩少华告诉记者。

  做城市的哨兵,站好每一班岗,30多名医护人员像挡在病毒前的哨兵一样,将可能出现的危险牢牢控制在病房大楼里。

  

  张宇院长(中)对医护人员高娟做指导

  有着30年护龄的王莉,每天都要给病房做病毒消杀,桌面、抽屉、床头、扶手、门把手、洗脸池、便池,每个地方都不放过。消杀完病毒,自己大汗淋漓还倍感轻松,因为没给病毒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年轻护士张萌建立了医患微信群,随时询问了解体温、呼吸道症状、精神状态、消化道症状等等,不放过患者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48岁的手术室护士长张小英,让即将中考的女儿在家复习,自己主动参与病患救治工作。

  大楼里的30多名医护人员的身后是30多个家庭,他们的父母、爱人、子女期待他们早日完成工作任务,回家团聚。

  暖心隔离

  隔离观察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一家二级医院,在这个特殊时期,收治54名以呼和浩特市为第一入境点的海外归国人员,并不容易。个别留观人员家庭条件优越,对病房的条件有些挑剔;同时,对疾病的恐惧、对政策的不了解,也让他们焦躁不安。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他们安心隔离,成为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位姓郭的先生,全家四口从巴黎入境,目的地是北京。登机前吃了连花清瘟胶囊,肺CT显示肺部结节,被要求来内蒙古航天医院隔离,做进一步检查。到了医院后,郭先生说什么也不进病房,希望去酒店隔离。接诊的范振华医生,严肃地给郭先生讲解了当前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防控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耐心地给他讲解了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及他的身体情况,阐明了在医院隔离的必要性。最终,郭先生在范医生的劝说下走进病房。

  54名海外归国人员,大部分从英国入境,少部分从法国、西班牙和巴西等国家入境,为了让这些人安心隔离,内蒙古航天医院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据马建强介绍,在返境留观人员中,有一位7岁的小女孩,在爸爸的陪同下进入医院隔离后,每天晚上都会哭,小女孩的妈妈在酒店隔离,非常担心。医护人员在得知这个小女孩特别爱吃馄饨时,立刻联系了医院送餐保障人员,特意为小女孩做了一份馄饨,吃到了最爱的馄饨,小女孩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隔离人员中,有不少是境外留学生,他们反映医院的无线网络信号不好,上网课不够顺畅。为此,医院专门购置了大功率的无线网络增强器。

  一路下来,记者从担心到放心。

  作为境外回国人员“闭环管控”里的重要一环,内蒙古航天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了严防死守,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