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推广秸秆颗粒燃料和光伏发电板 助力乡村山清水秀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内蒙古推广秸秆颗粒燃料和光伏发电板 助力乡村山清水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侯奕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巴拉格歹乡良种场村,有84户人家,316人。记者近日在良种场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个村子去年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人民币,是巴拉格歹乡第一个实现整村脱贫的村子。而且,脱贫之后,良种场村又变秸秆为颗粒燃料,并率先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清洁能源的使用,使良种场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山清水秀。
良种场村全貌
巴拉格歹乡在蒙语中是有柳树的地方,良种场村也是因为土地适合培育良种而得名。三年前,也就是2014年,经过精准识别,良种场村的贫困户是50户共169人,贫困比例比较高。三年来,村里相继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村民不仅有了每年保底和分红的收入,还可以通过务工挣钱。2016年底,良种场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5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良种场村也成为巴拉格歹乡第一个实现整村脱贫的村子。
良种场村支书逄学文
能迈过脱贫这道槛,村里人都说因为村支书逄学文脑子活、有办法,村子变成现在的样子他功不可没。村里三个合作社在生产和功能上相辅相成,形成了脱贫产业链。三年来,逄学文天天忙活的事,就是这三个产业链。现在,村子实现了整村脱贫,逄书记又在琢磨了:如何防止村民脱了贫又返贫?如何让村里合作社产能更多,让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每年春天,村民都会把地里的秸秆堆在一起焚烧,各家各户也都会留下一些,堆起高高的秸秆垛子,留着在冬天当柴火取暖做饭。逄学文看着烧秸秆的浓烟,又看看农机合作社院里加工饲料的大机器,有了新想法。他说。“眼瞅着能用的东西白白浪费了,又造成了环境污染,我们就考虑能否把秸秆集中利用起来。我们原来想以秸秆来做饲料,饲料化只能用一部分,不可能全部解决。通过一冬天的试验,发现秸秆燃烧也很好,这样还可以把它燃料化,再用一部分,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
逄书记把秸秆放入加工饲料的机器中,做成颗粒状,再试验燃烧效果。多次试验后,秸秆颗粒燃料新鲜出炉了。很快,他又对清洁灶具做起了试验。
清洁能源灶具
逄书记买来可以燃烧秸秆的灶具,把自己家的炉子换成了清洁小锅炉。他告诉记者,这种炉子燃烧充分,冒的是蓝火苗,完全满足家里取暖、做饭的要求,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5年,全智能控制温度、燃烧、过滤废气以及自动加料。村里普通农户可以放心操作,12小时只需要添加一次燃料,比传统的煤炉更加省心。
一个100平米的房子,一个冬天需要秸秆燃料约2-3吨,相比较大量的秸秆堆在院里,这种颗粒状的燃料非常节省空间,一个编织袋装50公斤,可以使用2-3天。而且这种燃料在村里的合作社就可以生产,随用随取,不用在家中大量存放。
秸秆颗粒燃料
逄书记自豪地说,秸秆颗粒燃料改变了老百姓传统的烧秸秆取暖做饭的方式,也使村里更加整洁净。田地里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在村外加工饲料的机器上进行加工,就可以不进村了,让村子看起来就像城区一样。
巴拉格歹乡环保工作负责人王国辉说,秸秆不进村不仅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对农村防火和消防安全也有很大的帮助。他说,“现在村民乱堆秸秆的习惯得到改善了,对咱们防火有好处,有时秋天村里一家着火,火烧连营,人身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环境也得到整治了。”
良种场村已经全部使用太阳能路灯
冬天村里烧火做饭取暖的能源问题解决了,夏天用电的问题逄书记心里也有了计划,那就是结合村子日照充分的优势,发展中国政府正在全力推广的一种扶贫模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近几年,巴拉格歹乡因为线路改造,再加上大部分线路都架在空中,一遇到大风天就经常停电,耽误村民的生产生活,而光伏发电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良种场村地势平坦,周围没有高山,白天日照充足,适合发展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板直接安装在村民家屋顶上,不占家中有用空间,发电没有声音,没有污染,而且用手机就可以设置发电数据,特别适合帮助无劳动能力,或缺乏劳动能力的家庭创造效益。逄学文说:“这个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太大了。一般农户按每个月100块钱电费计算,每年就需要1200元,安装光伏发电板以后,不仅解决了老百姓自己用电的问题,过剩的电量还可以通过电网予以出售。如果将光伏发电板发的电全部出售的话,每年效益至少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
从创新的秸秆颗粒燃料到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从村民冬天的做饭取暖到夏天的生产生活用电,逄学文这个村支书,用他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带领良种场村的村民不仅脱了贫,还用上清洁能源,把这个北方多风多沙的村子建设得更加美丽。在良种场村,村民杨桂枫和杜小明这样评价他们的逄书记。杨桂枫说:“在我们百姓有什么水电等生活上的问题的时候,书记都能及时帮我们解决,每天书记都很忙,为了村里大事小事忙里忙外,我们都看在眼里。”
杜小明说:“在(巴拉格歹)乡里,大家都说逄书记腿是最快的一个,有什么事情,接到什么指令,马上抬腿就走。再一个,逄书记是最黑的一个书记,他的脸是最黑的,之所以这么黑就是在外面为群众奔波晒出来的,在外面风吹日晒脸非常黑,大家都叫他黑书记。”
在蒙语中,巴拉格歹乡是有柳树的地方,良种场村也是因为这里的土地适合培育优良品种而得名。在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逄学文和村里人都明白,他们现在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一直生活在适合培育良种的土地上,生活在内蒙古东部那个有柳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