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干部下乡饭票制值得借鉴
07.09.2015 09:57
本文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老李,这是我们的饭票,您收好咯!”一大早,光泽县华桥乡纪委书记雷兴旺和副书记敖兰玉就前往园岱村调查核实一信访件。临近中午时,他们就到村民老李家用餐,饭后,雷兴旺拿出2张盖有乡政府印章的20元饭票递给老李。
一个时期以来,干部下乡大都吃的是“招待餐”,不仅是在村里的“小食堂”里吃,还可能去酒店里吃,即使下来一两个人,也要“一坐一摊子,一吃一桌子”,这种公款接待的大吃大喝,给村级组织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群众对此极为不满。
笔者以为,以吃在农户为前提的饭票制还有一种特殊功效,这就是干部下乡次数是多是少,可以尽在“票”中。“饭票”肯定是吃一餐给一餐,吃一餐给多张“饭票”,农户定然也不会收。这也就意味着,一张签名的“饭票”就是干部的一次下乡。年终月结,哪个干部签名的“饭票”多,表明哪个干部平时就下乡得多。这个“饭票”也就成了干部下乡的“考核票”,联系群众、为群众办事、“三严三实”的“证明票”。
总而言之,小小“饭票”作用不小,体现的是干部改作风、转“四风”和“三严三实”具体行动,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当前,一些干部下基层公款招待、大吃大喝的现象并没有彻底改变。光泽县全面推行干部下乡“饭票制”的做法,值得借鉴。(张绪才)
[责任编辑 李珍 ]
本文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07.09.2015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