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推进乡村牧区旅游:让贫困农牧民钱袋子鼓起来

25.08.2016  08:34

  临近中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好日子”农家乐的后厨里,55岁的冯巧枝身穿白色工作服正忙着洗刷碗筷。由于饭店生意火爆,今年整个夏天,冯巧枝都很忙碌。天气炎热,她不时擦拭额头的汗水,脸上却充满喜悦。

  水磨村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方向的大青山腹地,全村136户3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还都是位于山坡地带的旱地。过去,靠天吃饭的水磨村是远近皆知的贫困村,家家户户必须有人外出打工才能维持生活。

  2012年,水磨村开始实施整村改造。依托地处大青山景色最宜人地段的地理优势,新村将发展旅游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2015年,水磨村整村改造工程完工,全村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新建了白墙墨瓦的两层农家小院。一年之间,水磨村开起了11家风格各异的农家乐饭店,每逢饭点儿,前来用餐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3月,冯巧枝在自己的村子重新就业了。她的洗碗工岗位每月能拿到2600元工资,每月还有3天休息时间。“跟过去比,现在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冯巧枝说。

  8月,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为期一个月的“美丽乡村旅游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乡土风情的同时,当地通过比赛竞技、参与活动、赢取景区门票和乡村旅游消费券等,吸引游客吃在乡村、玩在乡村、住在乡村。

  在乌兰木伦镇哈沙图村,借助举办乡村旅游节的机会,村民何占红家靠种植蔬菜不到一个月就收入3000多元,“我家今年总共种了将近4亩地的露天蔬菜,估计收入能上万!

  哈沙图村支部书记王智荣介绍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利用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和强农贷款,组织农民整合土地资源种植特色蔬菜。全村33户贫困户除了自己家的庭院经济外,每户在村集体里还有一亩地。通过与农业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又为农家乐等旅游餐饮业提供了绿色有机蔬菜。“这样一来,农户有了稳定收入,就有了稳定脱贫的基础,客观上也增强了他们自身的发展能力。”王智荣说。

  来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碧草连天的草原上,一排排洁白的蒙古包与周边美丽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来自北京的游客来这里旅游,在蒙古包里吃手把肉、喝马奶酒。傍晚,游客们围绕篝火热情地载歌载舞,大家觉得在草原上体验原汁原味的蒙古风情十分开心。

  今年,正蓝旗在重点旅游环线内投资5000万元,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区域范围、人口数量等因素,在一些嘎查试点实施禁牧区整村推进民俗旅游工作,成立旅游合作社,由政府投资建设路、电、水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停车场、卫生间、游步道、蒙古包底座等基本设施。把牧民集中起来,以“一个嘎查就是一个民俗部落”“几个嘎查就是一处民俗旅游景区”的发展理念,建设以蒙元文化为背景,融草原自然风光、民俗接待、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草原部落。截至7月底,全旗已发展“牧人之家”133家,带动贫困牧民就业脱贫。

  目前, 内蒙古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为4200户,涉及576个嘎查村,全区乡村牧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其中近10万人是贫困人口。2015年全区脱贫18万人中,靠旅游脱贫3.2万人。(吴 勇)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