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内蒙古如何做?

12.03.2018  16:41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务实为民的话语、铿锵有力的承诺,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民本情怀,让内蒙古各族群众倍感振奋。

  目标催人奋进,落实需要行动。

  自治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突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办事出行更加便捷,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更有获得感。

   投入加大政策有力,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

  新学期开始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小学的孩子们又高兴地吃上了每天一个蛋、一杯奶的营养餐。2017年,自治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国贫旗县,惠及23.2万学生。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民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政策和资金的精准性,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7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民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全区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个国贫县、13个区贫县摘掉贫困的帽子。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0%以上,农村牧区中小学“大通铺”问题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惠及162.2万人次。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由城乡低保家庭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惠及2.1万名大学生。

  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养老、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标准得到提高,边民补助和高龄津贴有了增加。22.1万套棚户区住宅得到了改造,2300万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平安内蒙古建设进一步推进,治安案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整体下降,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2018年,自治区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幼儿入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今年,自治区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00所左右,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多措并举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治区提出,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就餐、洗浴、取暖条件。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自治区提出,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统筹发展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目前,内蒙古大学已经成为教育部和自治区合建高校、科技部与自治区共建的草原家畜繁育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社会保障,关乎民生。自治区从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方面精准发力,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养老、医保、低保和优抚补助政策。提高边民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落实社会养老机构补贴政策,做好残疾人救助工作。

  筑起广厦千万间,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愿望。自治区积极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继续加大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

   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确保民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2018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自治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推进,力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黄河子三组村民于凤霞去年患脑梗引起心律失常,住院治疗花费医药费9497元,通过贫困户绿色通道报销后自己只承担了949.7元,其余的全部由脱贫保障基金报销。

  为了做到大病能兜住、慢病全覆盖、财力可持续,林西县政府每年财政预算投入1000万元以上,设立脱贫医疗保障基金,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现贫困患者住院个人只需自付总费用的10%,个人自付单次费用或年累计总费用不超过3000元,慢性病门诊患者个人只需自付5%。

  2018年,自治区要紧紧围绕健康内蒙古建设这一主线,重点抓好6件惠民实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55元;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人有一张健康卡;自治区互联网医疗项目上线运行,远程医疗覆盖全部贫困和边境旗县市;全区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

  巩固扩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的全覆盖。加快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支持社会办医,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自治区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扎实做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帮扶等工作,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决守住重点群体就业稳的底线。

  这是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的今年就业工作思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促进就业创业,自治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

  只有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自治区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下功夫,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和专项整治上出实招,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此同时,下大力气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拥军优属等工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苏永生)

[责任编辑 哈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