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百名好支书】张军:让撂荒地变身增收“香饽饽”

22.10.2016  02:35

  对于村民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既然我当了村支书,就要发挥作用,带动村民富起来,把小土城村建设的更美好,给组织和小土城村父老乡亲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小土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军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闫晨光 摄

   核心提示: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小土城村距离机场和集宁区较近,年轻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里老龄化现象严重,700多名常住人口中,50岁以上的就占到了60%左右,不少人都已年迈花甲。随之而来的是土地撂荒严重,1000亩土地中,有600、700亩就撂荒了。村党总支书记张军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到周边地区的先进村参观学习,在对口帮扶单位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的帮助下,香岛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区精准扶贫项目落户小土城村,项目计划流转土地10700亩,占到村里的50%以上。村民们在部分土地流转后增收成定局。

  忍痛关停了自家的油料加工厂,但看着村民们在部分土地流转后增收成定局,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小土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军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走进小土城村,只见白墙青瓦,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阔整洁。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和一排5300平米的玻璃房——智能温室在村子里格外显眼,不时有干活的村民在这里进进出出。

  “村支书张军引进的这一项目,给我们带来好大实惠。”58岁的席美高兴地说,以前种地收入不稳定,现在土地流转20亩,每亩1年补贴380元,在项目上打工每月2400元,加上加班费,一月打工收入就能拿3000元,每天浇水、灭虫等,没有种地的活儿累。

  小土城村距离机场和集宁区较近,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老龄化现象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土地撂荒严重。  如何积极利用本村资源优势,解决老龄化劳力不足、土地撂荒的问题,又能实现增收?张军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讨论,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先后两次深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察素齐镇、包头市青山区等地的先进村参观学习,在对口帮扶单位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的帮助下,香岛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区精准扶贫项目落户小土城村,项目计划流转土地10700亩,占到村里的50%以上。

    “你这是干了点啥。”张军的妻子埋怨道。引进项目,流转土地,没有了籽种,张军家原本经营良好的油料加工厂也必须得倒闭,而这个厂子之前每年可纯收入10万元左右。

  这个工厂再挣钱也是个人。既然我当了村干部,就要发挥作用,为小土城的致富着想。”张军说服妻子。

  说服村民流转土地同样不容易。“不少村民觉得离开了土地就像没了生命一般”,张军苦口婆心,上门一户户算收入账——“以前种地最好的光景一亩纯收入400元。现在流转一亩地给380元,加上以前的地边、地界等测算下来,村民一亩地收入在660元左右。不用种地,比种地收入还高”,这才逐渐打消了村民的顾虑,1万多亩多地1个月间完成了流转。香岛现代(光伏)农业项目园区管理部部长康富林十分佩服:“我走了这么多地方,张军的办事效率非常高,在村民心中威信非常高,项目运作非常顺利。”

  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张军和其他村干部们还将增收的目光瞄准了就近打工。“香岛现代(光伏)农业项目规划建设1270个大棚,建成后需要特别多的劳力,拿一人经营2个棚来计算,就需要500多人,能够满足小土城的返乡农民和剩余劳力的就业。光伏板经常需要清洗,也需要劳力。”张军说。

  张军又与香岛现代(光伏)农业项目负责人积极沟通,成立一个劳务输出合作社,与光伏公司签订合同,需要劳力由合作社来配备,并优先吸纳本村尤其是贫困家庭的村民就业。通过举办多期劳务输出培训班,实现30余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培训村民近百人次,极大地解决了土地流转后的就业问题。

  打铁先要自身硬,为搞好党务村务工作、带领村民增收,张军十分注重加强党建和学习。  “党员们老有热情了,每次讨论学习,大老远的也都能赶来参加。”

  在村干部中,张军更像是一个商人,时时刻刻都能嗅到商机。光伏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需要去外地采购大量的保温材料。张军积极联系,以村民入股集资的方式,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小型保温材料厂,生产出的保温材料全部供应香岛现代(光伏)农业项目。“这个保温材料厂,一年纯利润就在200万元左右。”张军笑着说,现在有打工村民近20人,入股村民还能分到钱。

  今年是张军在小土城当村党支部书记的第4个年头。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该村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乡前列。尤其是土地流转以来,常住村民的年人均收入由流转前的2500多元提高了45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舒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戴宏   皇甫美鲜 郭俊楼)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