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让农牧业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11.03.2016  14:25

   本网讯 “庄稼长得好,全靠播种早”,浓浓的年味才刚刚散去,随着连日来气温的回升,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的农民们已经提早为新一年的春耕生产准备工作忙碌了起来。

  “现在我们合作社所需的各种农用物资都准备齐了,机器这两天也马上检修完毕,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突泉县太平乡白庙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金柱一边指挥工人检修机器一边笑着说道。和去年不同,今年他们白庙子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充分做好备春耕生产准备的基础上,将通过调整结构保增产。7900亩耕地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将从去年的7700亩减少到4000亩,其他3900亩地主要种植食用葵花等经济作物。

  高金柱说,从去年冬天开始,县里就组织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农民的种植意向,引导他们在搞好市场预测、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在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加了葵花、杂粮杂豆和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今年,突泉县266万亩耕地中,玉米播种面积181.5万亩,杂粮26.6万亩,杂豆34万亩,葵花4.2万亩,其他作物19.7万亩。

  突泉县的改变只是兴安盟全力以赴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2016年,兴安盟提出要围绕农牧业“减粮增畜搞转化”的调整思路,大力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农牧业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真正实现“为加而产、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把绿色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农牧业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围绕“去产能”,着力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

  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围绕“减粮增经添饲草”,转变玉米“一粮独大”的种植结构,压缩玉米种植面积,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要调减20%。做大做强杂粮杂豆、马铃薯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今年甜菜、马铃薯、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要分别达到15万亩、40万亩和200万亩。积极推动“粮改饲”,今年粮饲兼用整株青贮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求,实施“引草入田”计划,推进“粮改草”,年内新增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力争突破1万亩,一年生优质牧草达到30万亩。围绕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把水稻产业作为粮食生产的重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实施“旱改水”工程,力争今年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0万亩。

  畜牧业结构调整方面,围绕“扩群增量、提质增效”,转变畜牧业“一羊独大”的养殖结构,积极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肉牛产业,控减肉羊存栏规模,巩固提升奶牛产业,稳定发展生猪和肉禽产业。全年新建饲养500头以上肉牛规模化养殖小区30个,肉牛养殖数量力争达到70万头。在肉羊养殖上,围绕实施“千万只优质肉羊”养殖工程,着力推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特别是要结合产业扶贫,改造提升一批高标准肉羊养殖园区,逐步实现人畜分离,提高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年内肉羊存栏稳定在1000万只左右。

  在奶牛养殖上,围绕蒙牛和红城乳业,支持现有基地改造提升,扶持奶农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园区与加工企业合作,引导奶农科学饲养,提高产奶量和奶源品质,奶牛养殖数量达到11万头。在生猪养殖上,把生猪养殖作为玉米转化的现实突破口,确保生猪年出栏达到80万头以上。调转饲养方式,以“粗养变精养”、“放牧转舍饲”为目标,全年新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个以上,促进牲畜规模化养殖总量达到600万头只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

  围绕“去库存”,着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针对全盟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带动力不强、贡献率较低的问题,引进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大的新型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年内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要密切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共同体,拉动农牧民增收;要扶龙头、创品牌。

  围绕“补短板”,着力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普及推广先进农牧业机械,发挥农牧业机械在改进技术、节约增效、规模经营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的冲刺之年,要确保全面完成剩余的208个行政村和较大自然屯的覆盖任务,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等富民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要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0亿元,扶持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发展肉羊、肉牛、肉鸡、水稻、林果等富民产业,力争每年稳定脱贫5万人左右,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内蒙古日报记者胡日查 高敏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