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今年计划投资17亿元 打好“十个全覆盖”攻坚战

18.04.2016  16:09

  “生活环境更舒适了”“看病就医更有保障了”“出门办事更方便了”……走进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伊和布拉格新村的人都能看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街道干净整洁,生动活泼的彩绘印在院墙上,村民们的笑脸展示着他们的幸福感。今年,我盟计划总投资17亿元,巩固提升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实现3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公共基础设施全覆盖。截至3月底,完成投资4.55亿元。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采取“集中覆盖、转移覆盖、流动覆盖”三种模式,集中发力,补齐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短板”,努力使农牧民实现幸福全覆盖。目前,全盟198个行政嘎查村中的162个嘎查村,29个自然村中的12个自然村实现了全覆盖。在自治区下达的任务中,我盟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标准化卫生室等工程已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审核、公示等工作,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正在进行工程设计,村村通电工程已完成现场踏勘和工程量测定,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已上报方案待批准,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前期选址等工作,商品配送中心工程拟在额旗建设,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第一季度基础养老金和津贴都发放到位。

  在全面开展工程建设的同时,我盟积极抓好优势产业培育、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已完成扩面投资4.46亿元,签订拆房协议11135户,拆除农牧区危旧土房10600套79.3万平方米,拆除破旧院墙2107户、废旧棚圈1715处,平整场地46.44万平方米,清理垃圾20万吨。

  我盟“十个全覆盖”工程从实际出发,明确三种覆盖模式。“集中覆盖”,是对于立地条件好、人口相对集中、生产要素集聚的沿线、沿路、沿河及苏木镇所在地54个农业、半农半牧嘎查村,集中项目资金,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促进人口集中、生产要素集聚。“转移覆盖”,是对于地处偏远、生态脆弱、基础设施难以延伸覆盖的116个牧业嘎查村,鼓励农牧民向中心城镇和基础条件较好的苏木镇所在地转移,通过转移,实现农牧民公共服务的“十个全覆盖”。“流动覆盖”,是对于边境、边界地区的守土戍边的农牧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定点保障、流动方式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基本保障问题,让他们安心守边护边。将科学编制规划作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和先导,将全盟198个嘎查村整合为170个。

  我盟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检验和锻炼干部的主战场。盟委主要领导包联旗区、盟委委员包联重点苏木镇、盟直部门对口落实项目,各旗区担负主体责任,全盟选派1068名干部入驻镇村一线,形成了“盟委行署、盟直部门、旗区、苏木镇、嘎查村”五级常态联动工作机制。注重在“十个全覆盖”一线培养选用干部,下派30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选拔3名乡镇党政正职到盟直部门、旗区任职。出台《关于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五个配套产业政策,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后劲。狠抓危房土房和空心房拆除这个农牧民关注的焦点,鼓励各旗区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制定符合各旗区实际的补贴政策,出台《加快推进农牧区危旧房改造若干政策》《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了农牧区房屋闲置、圈舍空置等“空心化”问题,化解了城镇存量房“去库存”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盟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地方配套、项目整合、投资投劳、金融贷款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程建设资金需求。2016年投入4.46亿元,围绕“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目标,扩大了农牧区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范围,开展了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等工作。同时,我盟切实加强边境农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管护,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兴边戍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工作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兴边戍边农牧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十个全覆盖”工作网络化管理长效机制,创建“十个全覆盖”综合信息系统,系统涵盖全盟3旗3区、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7.4万农牧民,努力打造“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以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网上家园。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发放蒙汉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结合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群众性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对30户最美家庭、10名助力“十个全覆盖”优秀女性、10个美丽庭院示范嘎查、20户示范户进行了表彰。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节。下一步,我盟将强化工程进度,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户、全面覆盖”的要求,抢抓有效施工期,科学调度,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各项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偏远农牧区全覆盖工程,确保戍边农牧民稳得住、守得住,更好地服务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

  强化资金筹措,按照政府引导、农牧民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资机制,通过积极申请地方债券、金融机构融资,设立“兴边富民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强化产业支撑,指导旗区出台关于加快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下乡驻村干部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苏木镇、嘎查村围绕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确保每个嘎查村都有产业支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抓好扩面提效。在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狠抓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整齐化以及屋顶、院墙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按照覆盖要素全、建设标准高的要求,集中解决嘎查村脏、乱、差问题,5月底前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强化巩固提升,通过强化宣传引导、规划引导、政策引导、机制指导、队伍指导、监管指导和选树典型“六导一树”的工作方法,实行物业化、社区化、企业化、村民承包等管理模式,着力加强工程后期管护工作,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为农牧民的幸福明天打好基础。 (记者斯琴高娃)

[责任编辑 王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