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新牧民的故事】张平:里里外外 打了个翻身仗

03.12.2015  11:04

   张平:里里外外 打了个翻身仗

张平正在收拾温棚。本报记者 韩继旺 摄

  这两天,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先锋村四组村民张平正在大棚里收拾刚刚下架的西红柿苗。虽然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但他觉得这一年过得特别充实,不仅自家的收入实现了翻番,而且村里也旧貌换新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里里外外打了个翻身仗。

  “今年我家种了8个大棚,一共是6亩5分地。建棚的时候每个棚自己出了7000元,政府1亩地补贴8000多元。种植的彩椒、甜瓜和柿子等时令蔬菜销路都不错,年纯收入7万多元。”谈起今年的收入,幸福的笑容挂满张平的脸庞。

  张平今年59岁,全家6口人种着12亩地,过去由于人多地少,收入很有限,一直在温饱线附近徘徊。“这几年,看着别的地方的村民种温室大棚挣钱,自己也想种,但是苦于一没资金、二没技术,所以一直不敢轻易尝试。”张平无奈地说。

  去年,先锋村被确定为杭锦后旗“三到村三到户”重点帮扶村。通过调研论证、民主商议、村民大会投票,因地制宜筛选适合本村发展的脱贫致富项目,最终决定在四、五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攻坚工程,发放金融扶贫贴息贷款36万元发展肉羊养殖业,投入113万元实施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大棚100栋。

  在项目资金支持和技术人员指导下,张平等22户贫困户首次尝到了发展设施农业的甜头。“帮扶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真是扶在点子上了。我原先1年的收入才是2万多块钱,今年种上大棚,再加上大田里的收入,快上10万了,翻了好几番,今年可是打了个大翻身仗。”张平乐呵呵地说。

  让张平意想不到的是,村里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也同步进行,村容村貌彻底大变样。

  今年,先锋村四组、五组完成危房改造30户,拆除危旧土房20户、圈舍60处,腾出土地45亩,新建4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500平方米文体活动广场、1530平方米圈舍,硬化街巷1.2公里、路肩及两侧1.3万平方米,安全饮水、村村通电、广播电视等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应保尽保。 张平感慨地说:“现在村里美化、绿化、亮化一步到位,我们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环境也越来越惬意舒适了。”(本报记者 韩继旺)

   记者手记:

  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关键。而杭锦后旗实施的“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众短时间内打了翻身仗,同步享受到“十个全覆盖”的温暖阳光,真正瞅准了症结所在,把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