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敖汉旗一八旬翁坚持写日记39年

24.12.2014  18:25

说起80岁高龄的宫仁老人,在敖汉旗兴隆洼镇大甸子村可是无人不知,宫仁老人之所以出名除了他的高寿,还有他那写了多年的日记。宫仁老人1935年12月7日生人,1975年前后,他曾在当地的生产队担任过会计,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最初是为了记账目,后来渐渐开始记录乡村生活,民生国事,还记录一些种植经验,写了39年。

宫仁老人本没把自己每天写日记当作什么大事,直到2014年年初,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农业部全球重要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庆忠教授带领硕士研究生李世宽、宗世法、李妍颖、冯星辰、梁健、郭天禹等,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与村落集体记忆传承”课题研究时候,在敖汉进行入户采访才偶然发现了宫仁老人厚厚的几摞日记,为彻底找出日记中的珍贵记录,他们把宫仁老人的日记带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进行细致翻阅,其中部分有价值内容甚至被写进了论文。   

日记入了“高人”慧眼,村里也传开了宫仁老人的名声,甚至有村民还称呼他为“农村活档案”,电视台也来过了好几回,但宫仁老人并没有因为出名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规律,依然说着那些朴实的话语,依然在记录着自己每天的生活,也许在他看来,自己的日记只是单纯着记录人生轨迹,无出奇之处,然而,也正是这种朴实的乡土情结,成为他不间断记录生活的动力。记者翻阅了他近日日记内容,发现字体依然苍劲有力,光看字,还真想不到这是一位80岁老人写的。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宫仁老人和他的老伴儿并无子女,这从农村传统观念角度来说,也许是一种遗憾,但宫仁老人却不以为意,他爽快地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虽然一生没儿没女,但对比一些子女一大帮的老年人还享福,我们老两口每月享受的低保及五保补助,就足够用了,年节乡村政府还派人带着大米白面等上门慰问,房屋破旧政府也是无偿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