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乌旗6户牧民拆除网围栏“整编”转型

16.06.2017  12:31

  6月15日,当记者在乌珠穆沁草原深处见到锡仁满都拉时,他正在指挥工人拆除自家草场上的网围栏。

  45岁的锡仁满都拉是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罕乌拉嘎查的一名牧民。拆除整整围了20年的网围栏,缘于一个新的开始——他和周边5户牧民一起组建了达旗(汉语意为承载)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力建设现代化牧场。

  33年前,“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在锡林郭勒草原全面推开,在划定界限、一家一户的草牧场上,牧民们使用网围栏,逐渐把自家的草场围封起来。看到网围栏的好处,锡仁满都拉也在1997年把自家的草场围了起来。

  然而,近年来,受牲畜市场价格波动和草原生态压力加大等影响,畜牧业单户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缩水。为探寻新出路,宝日胡舒嘎查致富带头人巴音孟克主动到草场相连的罕乌拉嘎查,与锡仁满都拉等牧民商讨合作事宜。

  “大家共同认为,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发展才是畜牧业的出路。我们下决心把网围栏全部拆除,成立合作社,实现生态恢复、牧户增收的双赢目标。”巴音孟克说。

  草牧场“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给巴音孟克他们吃下了“定心丸”——在草场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经营权流转,罕乌拉和宝日胡舒两个嘎查的6户牧民“整编”了1.2万亩草场,决定抱团向现代化牧场进军。

  除了草场,6户牧民的2037只羊、111头牛、155匹马、26只山羊以及棚圈,全部入股统一经营——6月3日,达旗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

  合作社成员承担起羊倌、牛倌、马倌和管理、后勤、财务工作,每个月领取工资。年底,将全部利润的80%按照每户入股份额进行分红,剩余的20%,一半用于基础建设投入,一半用于合作社老人缴纳养老保险等支出。

  成立短短12天,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单兵突围”转变为“兵团作战”:全体劳动力2天时间完成了800只羔羊的剪毛工作,节省了5000元费用;租赁了夏营盘,准备在6月20日前将牲畜全部迁过去,进行更加广义上的轮牧;合作社的所有畜群全部带上了可追溯耳标。

  今后咋发展?合作社四次理事会达成共识:减羊增牛,购进纯种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采集孕马血清,每年创收20万元;争取有机认证,建立可追溯全产业链体系,真正实现牛羊的优质优价;通过短期育肥,实现四季出栏、均衡上市。 (记者 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