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09.2020  20:31

  在金秋的内蒙古大地上,绚丽的舞台剧、丰富的民族电影,还有接地气的歌舞和非遗,无论城市街道还是乡村牧区,多样的文艺形式扮靓百姓生活。各民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文化的浸润中,各民族群众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10号晚上,舞剧《骑兵》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上演,这也是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民族舞剧。作品讲述了一批蒙古族青年成长为勇敢无畏的骑兵战士的故事,表达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家国情怀。

  观众巴特尔:“觉得很震撼,真的体现了那种气节,对于我们民族团结还有下一代的成长都有帮助。

  观众高晶:“ 这部剧也让我感觉到了各个民族融合在一起,更多的是在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提升我们年轻人的一种思想境界。”

  在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把国产电影《照相师》译制成蒙古语。每年,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要承担100部国产电影的蒙古语译制工作,借助他们的译制,《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影片在广阔的农村牧区播映。现在,全区各地正在开展“到人民群众中去”蒙古语译制电影放映活动,尽管语言不同,但观众有着相同的感动。

  库伦旗奈林塔拉嘎查村民宝红:“这部电影是蒙古语(译制)的,我们都能听懂,演的都是我们内蒙古的还有我们国家的事情,我们要爱国。

  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导演布仁门德:“看到祖国的发展也好,看到祖国的文化也好,他们看的时候非常自豪。

  从2017年的1600场、到2019年的13000多场,自治区蒙古语译制影片的供给量逐年提升,2019年观影人群20多万人次。在增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的同时,也让草原文化走得更远。自治区深入实施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100多部作品分别获得鲁迅文学奖和骏马奖等国家级奖项。从内蒙古走出去的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曾三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他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述蒙古族的文化历史,作品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等在国外出版发行,让更多人了解草原,爱上内蒙古。

  作家郭雪波:“因为中华民族56个民族都是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内蒙古社科院副院长毅松:“ 各民族认同伟大的祖国,认同我们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这就是共同体意识,它对我们凝聚全国人心,形成共同的力量,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都是非常有重要的精神作用。”

  记者:刘春梅 王佳男 王智飞 杨和平 宝音图 呼牧 祁建欣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