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乌海大看台】文明之路,从阅读起步

15.03.2016  19:06

  光明路小学的学生在上早读课。

   两个家庭的读书故事

  2015年,乌海市两个家庭荣获由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评选的“书香之家”称号。

  两个家庭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个爱读书和极其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

  庞旭红,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海区四幼的副园长。

  一直喜爱读书的她,在有了孩子以后,将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给了读书和孩子。

  “胎教期间,我就开始坚持中午给孩子读半小时书、晚上读半小时,孩子6岁前,我为孩子读的书已经不下2000册了。”庞旭红对记者说。因为儿子喜欢,幼儿版的《西游记》,她为儿子读了不下10遍。现在,儿子都能把其中的好多段落给背下来。

  因为妈妈的精心培育,庞旭红的儿子在小学一年级就表现出了超出其他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家里3口人,在市图书馆办了2个借书证,儿子自己一个,我和他爸爸用一个。”庞旭红说。她上五年级的儿子几乎一个星期就去一趟图书馆。

  家里的3个大书柜早已放不下他们的书,许多书只能放在楼下的凉房里。

  常年的读书习惯使得庞旭红的家庭特别温馨和谐。庞旭红的儿子学习优秀、爱好广泛、性格开朗、幽默风趣,在班里是个表现突出、特别招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孩子。
“要说读书的好处,那就是读书不仅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能让人在其中找到真正的幸福感,那种精神上的富足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说到对读书的感悟,庞旭红这样说。

  阅遇书吧内读书的女孩儿。

  另外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公同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的名字叫杨波,是海区一小一名语文老师。

  和庞旭红一样,爱读书的杨波在胎教时就开始给肚子里的孩子读书了。

  《幼儿画报》《妈妈为我大声读》……这都是杨波为孩子精选的读物。

  由于常年做班主任,杨波有着严重的咽炎,咽炎犯了的时候,杨波的嗓子发音都困难,但给孩子读书却不能断,她就买来了录音机和磁带,杨波的女儿在学前就听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等图书。

  “每天晚上,我把录音机给女儿开开,录音机的声音一传出,女儿立马安静下来,一直到睡着。”杨波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开始自主读书是在一年级下学期,一次,女儿上卫生间半天没出来,后来杨波发现,原来女儿捧着一本《格林童话》读得出了神,忘了时间。

  杨波内心又惊又喜,女儿爱上读书了。

  “女儿要读的书一般都是我先读,读了之后,我就给她讲其中的细节,引起她的兴趣。我给她讲《鲁滨逊漂流记》,讲三毛,孩子听我讲完后很快就把这些书都看完了。”杨波说,“去年,我带女儿去欧洲游学,在德国柏林,人人都在读书,不管是地铁上,还是公园里,读书的人比比皆是,这对我女儿触动很大。”

  为了给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杨波在装修房子时安了一个大大的书架。在她的家里到处都是书,每个月逛书店买上十几、二十几本书早已成了他们家生活的一部分。

  杨波和老公商定,到了家里,人人必须放下手机,一起读书。
一家人无论泡脚的时候,还是聊天的时候,人人都手捧一本书,认真地阅读。

  市图书馆内的读书少年。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在我的带动下,我的很多学生和家长也爱上了读书,我要求我的学生们每年必须读100本书,这样一个小学下来,他们基本能读到五六百本,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受益的。我还教育他们出门旅游一定要去当地的书店逛一逛,我就是这样,无论去台湾,还是德国,不管看得懂看不懂,我一定要去书店,感受一下人家的人文情怀和读书环境。”杨波说,“竞人书社的店员都认识我们班的孩子,他们对我说,你们班的孩子太厉害了,太爱读书了。”

  “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几年下来,连学生带家长能影响100多个人,这100多个人再去影响更多的人,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读书的。”杨波说。因为读书,女儿不仅学习不用她操心,而且性格非常开朗大气,这让她特别欣慰。她的学生遍布市里各个中学,也都是很优秀的孩子,回想自己的教育理念,杨波说,她从来不是很注重成绩,她常对学生说,老师可以不留作业,但一定要求你们读书。

  杨波教育学生不比吃穿比读书;她在班里开读书推介会,哪位同学读了好书要跟大家分享;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她主张只要你读、不求甚解,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她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孩子做读书笔记……她用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爱上读书,而不是把读书当做任务。
“书籍是一座宝藏,它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文情怀,培养孩子的抱负和胸怀,让我们和孩子都做一个温暖的、有宽度也有厚度的人。我们都应舍得把时间给书、给孩子,书籍会向我们打开另外一个世界,孩子也会回馈给我们一个特别好的状态。”杨波说。

  乌达区爱民佳苑社区图书室内聚精会神读书的老人。

   学校传出朗朗读书声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0日早上8点,光明路小学五年级四班传出了郎朗读书声。

  “我们早读的时间基本都用来诵读经典,在经典读物的长期熏陶下,孩子们的人文素质和写作能力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五四班班主任周宏芳介绍说。

  随后,周宏芳拿出一摞摞孩子们写的阅读卡、阅读小报、读后感小报……

  教务处主任陈海霞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每周一下午第二节课被定为全校的诵读课,已经坚持了9年,如今已经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现在根本不用学校做硬性要求,老师们都自主让学生读书、诵读。”陈海霞说,“这一切都缘于读书真是一项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
“我们坚持把这项工作做好,最早是因为有一个班在搞诵读。一开始,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一到五六年级,或者中学,爱读书的孩子就会立刻凸显出来,小时候背过的东西,看过的书都会开始起作用。后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就一直把这个全校阅读的校风坚持了下来。”陈海霞说,“为了鼓励老师们多读书,我们的老师只要买书看学校还给补贴。”

  团结小学图书室内,学生们在上阅读课。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读书对人的影响。从娃娃抓起的教育事业更不能例外。乌海市教育部门及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千里山镇团结小学,是市图书馆的重点帮扶支持单位。学校图书馆有藏书1万多册,市图书馆长期为其提供换书及管理服务。

  “每周每个班都有一大节阅读课,孩子们到图书馆借上书回到班里看,我们的书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市图书馆给送的。”副校长崔叶丽告诉记者,“市图书馆对孩子们读书特别支持,只要是学生需要的、学校想借的图书,图书馆都会借给我们。”

  “由于我们缺人手,而且也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去年,市图书馆专门派人为我们整理图书,一干就是好几个月,特别辛苦。”崔叶丽说。

  每年“六一”,学校都要对亲子阅读优秀家庭给予表彰。学校留的寒假作业其中有一项就是:学校推荐各个年级段的阅读书目,家长和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书,或买或借,每读一本书,写一张读书卡。开学以后,根据阅读卡记录的读书数量,各班级评选出“读书小博士”、“亲子共读幸福家庭”。
崔叶丽说:“在我们老辈人的心里,都觉得读书是一件崇高的事情,我们不应把爱读书的传统丢掉。对于孩子来说,读书太奇妙了,书籍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不知道哪方面就会触动孩子的哪根神经,影响他的一生。”

  书店内,一位年轻妈妈正在陪女儿选书。

   大漠湖城书香飘

  近年来,无论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全民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2014年以来,乌海市制定了一整套号召“全民阅读”的长期方案。

  乌海市打造的“大漠湖城书香飘”系列活动被评为自治区“2015草原阅读季全民阅读十件实事”。

  据市图书馆馆长刘永和介绍,“大漠湖城书香飘”系列活动包括十几项活动,其中“图书五进”、“名家讲坛”等活动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图书五进’早已不再局限于机关、企业、社区等,我们已经把图书送到了农牧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去年,我们在龙华公司还成立了一个图书馆分馆,厂区周围的工人甚至居民都去那里借书看,效果非常好。”刘永和说。
风靡乌海市的“名家讲坛”更是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初期办‘名家讲坛’时,我们要邀请嘉宾,甚至邀请武警战士来捧场,发展到现在人们主动来听,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不得不限制人数,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刘永和说,“去年的‘名人讲坛’几乎场场爆满,甚至还要在剧场后面和走廊两侧增加座椅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今年,市图书馆同样为市民朋友们安排了‘名家讲坛’系列活动,具体内容可关注‘乌海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市图书馆龙华公司分馆对厂内职工和周边居民全面开放。

  今年,乌海市“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是“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市图书馆将为家长和孩子们举办一系列亲子阅读活动。

  “让孩子从小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更能进一步推动乌海市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刘永和说,“近年来,从进馆人数就能看出人们的阅读意识越来越强。”

  2014年,市图书馆的进馆人数为20万人次,2015年的进馆人数达到了30万人次,数量增长了50%之多,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每周都要来一次图书馆,风雨无阻,让我们特别感动。”刘永和说,“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是政府的工作,更是每一名市民的义务,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更何况这关乎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如今,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能看到抱着手机不放的人。

  现在,我们倡议,请您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因为,只有书籍,才是您的良师,它会告诉你什么才是人生的幸福。(乌海日报 崔建敏/文高丹妮 石历增 刘永和/图)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