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艺创作根植于人民的沃土——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宫秉祥

24.06.2015  23:11

  明晚,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将正式开幕。在文化节开幕之前,已经有两部舞台剧进行了“热场”演出。6月22日上演的舞剧《天上的风》,写意地表现了科尔沁英雄儿女的真挚爱情和民族情怀;6月23日上演的音乐剧《额尔古纳之恋》,讲述了额尔古纳俄罗斯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故事。两部舞台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讴歌着人民的生活。

  从2004年至今,草原文化节已经举办了11届。11届草原文化节,推出了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不仅激活了许多传统文化基因,使之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还推动了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培养起了他们走进剧场看戏、走进影院观影的习惯。

  对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宫秉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从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通过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内蒙古的文艺创作,更要讲好内蒙古故事,发出内蒙古声音。

   草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宫秉祥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天然的文艺创作基础。这里的人民善良勇敢,襟怀广阔,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清新活泼、纯净美好。独特的文化生态,富有传奇色彩的民俗民风,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实践证明,草原文化节以弘扬草原文化为己任,以展示民族文艺精品为目标,11年来,不断地推进着文化繁荣发展,促进着社会和谐进步,为文艺创作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多年来,通过遴选文化精品、展示文化精品、传播文化精品,荟萃和展演展览了蒙古族长调、服饰、民族歌舞、民族曲艺、民族电影、书法、摄影等40多个门类的文化精品和各类演出展览。

  “草原文化归根结底是草原人民的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说到底就是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解读好草原文化,讲好草原故事,让人民的精神家园更美好。”宫秉祥举例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汗廷音乐,原本属于宫廷音乐,经历史烽烟,几乎被深埋于故纸堆里,后来经过抢救性保护,推上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舞台,重新焕发活力,使这一文化形态不但得到了传承发展,还让王公贵族专享的音乐回归到人民群众中。

  在历届的草原文化节舞台上,蒙古族长调、蒙古族呼麦这两项世界级非遗项目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此才有今天的脍炙人口。这里面有保护,有传承,更有创新。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喜欢,才能够源远流长。”

   人民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草原文化节从创立之初,就在强调人民性。特别是第六届草原文化节以来,人民性的特点更为明显。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演的二人台现代戏《万家灯火》,讲述了下岗女工田芳自发建立起“邻里大家庭”组织,调解楼上楼下的矛盾,沟通街坊邻里的感情,使原本不相往来的邻居们互相走动起来、联系起来,发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由于取材于最基层,使故事更具贴近性,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

  宫秉祥说,近年来,这类作品越来越多,以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改造为背景创作的二人台现代戏《北梁》中的修车工,音乐剧《敖包相会》中报效祖国的大学生村官,话剧《惊蛰》里孝老爱亲的退休矿工,都是写实性很强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一经上演,就触动了观众的情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的作品,就是草原文化节需要的精品。

  宫秉祥说,最近几年在草原文化节舞台上展演,后来又获奖的剧目不少,比如民族舞剧《草原记忆》、话剧《国家的孩子》等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花落花开》和《拓跋鲜卑》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话剧《惊蛰》荣获话剧界最高奖“金狮奖”。事实证明,真正为人民创作的作品是最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脚踩坚实大地放飞艺术想象的翅膀

  在草原文化节的拉动下,更多的文艺精品大量涌现。“今年的草原文化节,申报参演的剧目就达32部,包括蒙古剧、二人台、漫瀚剧、话剧等10多个剧种,经评选,有8部舞台剧在草原文化节的舞台上演出,另外8部优秀作品文化节期间在全区各地巡演。”宫秉祥说,今年文化节展示的精品还包括歌曲、电影(微电影)、戏剧、广播剧、图书等多个项目。

  宫秉祥说,那些已经获得人民群众认可的文艺作品,还应该再接再厉,主动接受时间和舞台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对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这次有机会在草原文化节舞台上展演的作品,能够认真打磨,成为在区内外都有竞争力的精品力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文艺形式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脚踩坚实的大地放飞艺术想象的翅膀,不作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激励人,感染人。”宫秉祥说。( 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春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